如何打破你的網路社群過濾氣泡?答案就在社群中

最近在許多不同場合,都遇到有人向我提問關於「網路社群裡的過濾氣泡」問題,這個說法來源於一場TED的演講(http://youtu.be/UkmPIxUt3PA),他的主旨可以歸納為:社群的社交演算法會幫我們過濾出只屬於私人圈圈內的話題,而這將會導致一種「自私的循環」,讓一些重要而公共的議題被私人社群忽略,你將會被限制在自己的過濾氣泡中。

這是一場很有啟發性的演講,不過我覺得這個話題卻有兩個錯誤之處。第一個錯誤來自於聽完演講後的解讀,有些朋友會把「社群過濾氣泡」拿來質疑Zite、Google搜尋、Facebook等任何和資訊過濾有關的服務,而這卻搞錯了那場演講的重點,那場演講的核心命題並非是「批判社交過濾技術」,真正的重點是「如何讓公眾道德議題」在社群時代能夠在私人圈圈之間被傳播。

第二個錯誤來自於演講本身,這可能是話術上的選擇,為了凸顯「公眾道德議題」可能難以在社群私人圈圈之間被傳播,而選擇了推崇以前的獨立人為編輯模式。但這卻忽略了真正的公眾道德議題其實一直都是一個非常被冷落的議題,不只在社群時代才如此,期待傳統編輯超然獨立、具有使命感的平衡報導來幫助讀者「開拓視野」似乎太過天真。

 

 

社交演算法確實有可能把我們的視野限制在私人圈圈中

你在Facebook上可能只會看到來自朋友圈無關緊要的八卦閒聊,你在Google搜尋時也可能只會看到總是那些和你興趣相投的朋友的喜好結果。

一些冷門但重要的議題,一些其他社交圈裡的看法,確實可能在這樣的社交圈圈演算下被忽略。

於是,人很有可能更加的陷入自己的小視野裡,無法看到更多角度的意見。

 

 

然而,這樣的「過濾氣泡」問題並非是現在才發生

如果你用用看「Google新聞」,你就會發現以台灣媒體為例,各家媒體的報導偏好、解讀角度其實都陷在自己的媒體立場圈圈中,如果你只看一家媒體,那麼你的角度就會永遠偏頗,並且忽略了許多重要而公眾的新聞(參考:除了中時聯合自由,讀讀看這10個不一樣的網路新聞媒體網站)。

反而是因為有了像是「Google新聞」這樣的網路服務,才讓我們有機會以更自由、更開放的方式去對比不同的媒體報導內容。

所以,如果想要打破「過濾氣泡」,但方法卻是要回頭去依靠「正確的人為編輯的挑選」,我覺得那是非常不可靠,也是退步的想法。

更好的作法是我們要善用現在的網路工具,在資訊相對流通的網路世界裡讓訊息的多元角度呈現出來,這也是我之前在你應該在 iPad, iPhone, Android 用 Google新聞 自主讀新聞一文中探討的議題。

 

 

這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個人的自覺」。

不管用什麼方法,如果我們的想法還是停留在「被動的接受他人餵給的資訊」,那麼無論什麼形式,我們一定都還是會被困在過濾氣泡中,因為我們根本就沒有想要主動的思考。

沒有資訊的自覺(警覺)時,就算Facebook在社交演算法裡加入了公眾道德議題的資訊強調、採用了具有超高視野的編輯助力,但這些資訊跑到我們眼前時,我們真的能吸收嗎?

 

 

對於其實沒有意識到「打破網路社群過濾氣泡」的問題有多重要的人來說,不管什麼方法,他還是一樣會侷限在自己的過濾氣泡中。

而對於看文章看到此處的朋友,如果你也意識到「打破網路社群過濾氣泡」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那麼現在方法就很簡單了!

我認為要解決過濾氣泡問題的方法,不是落在傳統媒體、個人新媒體等等內容產生、資訊報導者身上,而是落在我們這些「真正的閱聽者」身上,而網路、社群其實提供了我們打破氣泡很好的工具。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方法非常簡單,重點只有一個:

對於有資訊自覺的朋友來說,社群是最容易開拓你視野的工具,因為你可以在上面隨意的追蹤並找到不同意見的人物

 

 

私人圈圈會限制自己的視野,所以我在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社交網站裡不只會結交真實朋友,我也會訂閱、追蹤那些不同領域,甚至和我持相反意見的達人。

在Twitter中我建立一個列表,裡面都是那些關注社會議題的意見人物。而在Facebook的興趣主題清單裡,我不只關心我自己喜歡的Android領域,我也同時關注Apple達人們的訊息。

反而是因為有了社群,我才有這麼容易去開拓自己視野的機會。

很多不會被媒體報導的資訊,你可以透過在社群「直接去追蹤、訂閱」那些非主流意見,來讓自己的視野更開拓。

 

 

當然,你還可以利用其他輔助的方法,例如多多「善用真正的深度Google搜尋」來查看不同的角度,查詢不同領域的人物,並回頭在社群追隨他們。或者利用「Zite」這樣的工具彈性的替換追蹤的關鍵字,讓自己嘗試閱讀不同領域的內容。

不知道大家對於「打破網路社群過濾氣泡」的想法為何?歡迎一起來討論。

留言

  1. 關在自己的小泡泡裡也沒什麼不好吧……公共議題嘛……能夠觀注固然是很好啦,不過老實說真除非剛好和自己有關,不然那些東西沒事也不會想跑去看。

    那些東西就留給有興趣的人去關心好了,繼續回到自己的小圈圈……

    好吧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好公民…

    回覆刪除
  2. 這都是自己的自「決」^^

    回覆刪除
  3. 我還太弱了,光是看到立場不同(品牌,政治等等)的就很難讀下去

    回覆刪除
  4. 其實那場演講也沒有推崇傳統編輯,他是希望未來演算法能夠考量加入公眾議題

    回覆刪除
  5. 但我覺得"甚麼樣的公眾議題是重要的?"又是另個問題,有些人認為埃及動亂很重要,但有些人覺得我國的官員貪污更重要,公共議題最終還是得靠個人化過濾,否則訊息仍舊會變得雜亂而不易閱讀

    回覆刪除
  6. 是的,這就是我第三段說的那場演講其實有問題的地方,因為他想要在社交演算法中加入「傳統編輯模式」的概念,但這似乎並非最佳作法

    回覆刪除
  7. 每次有人提到要用演算法來看市場趨勢、或者找出戰勝大盤的眉角時,總忍不住會想到「未來事件交易所在總統大選的大共孤」。

    這其實不是複雜的道理,但是對科技科學的盲目崇拜,讓這類顯著的偏差,跟腹瀉一樣在不同領域重複發生。

    回覆刪除
  8. 重點不在演算法,而是回歸人的思考與選擇。

    回覆刪除
  9.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0. that's why there are different input:
    facebook, twitter, newspaper, books, tv, blog, and the real world : )

    回覆刪除
  11. 電腦玩物你好,想請問一個可能有點無關的問題...
    因為你是少數我有在follow且是使用blogger的部落客
    我想請問的是:我用blogger寫網誌
    有時候只是把字套色或是加粗
    發佈以後有些字就會莫名變比較大,版面看起來會很亂
    請問你寫blog時會有這個問題嗎?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會!都不知道是爲什麽!因為這個很想棄用BLOGGER。

      刪除
  12. 這個時代news資訊的取得.閱讀.選擇的權利回到我們手上,我有權力去選擇我所關注的議題這種主控權的發動在於你的心思因為已經厭倦討厭倦媒體的操作手法,所以你就會尋求新方法新工具,電腦玩物就是一個好老師教導如何如何獲取電腦資訊!讚

    回覆刪除
  13. 是的,我看完「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這本書之後,認為最後也只能回歸到使用者本身,平常要多去涉略不同世界的人事物,等於在網路上還要逼自己不要太像自己XD....

    但還是對於其中一段,GOOGLE收集你的GOOGLE文件內容來評斷SHOW給你看的新聞是偏向於紐約客還是紐約時報感到不可思議呀.......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