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Hack-30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



最近我在研究著自己新 iPhone 的更有效工作流程(例如最新的這篇:iPhone 通知規劃心得:不是關閉就好,建立更高效率提醒流程),有些朋友看到就覺得也太認真,問我這樣會不會很累呢?

當然,研究一個「更好的」工作方法,需要去嘗試各種可能性,去思考自己的需求,去配套一個工作系統,絕對不能說輕鬆。但是不是累呢?所謂的累,包含壓力、無趣、挫折等等的情緒,但找到更佳工作方法反而不會有這些情緒,而是帶來成就、舒適、減壓、有趣的「更不會累」的能量

甚至在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方式之後,說不定可以幫你打開另一扇窗,幫你找回一些原本失去的、失望的東西。

這樣的態度,我也不只用在我對數位工具、工作方法的研究,我也同時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或者說,這是一個人生的統一態度,這個態度的價值觀是:

養成 「可以改變」的習慣,是最好的習慣

相信任何事情都還有可能因為改變而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值得去改變,不需要放棄,並且不用困於目前的現實煩惱中。




於是無論面對工作或生活,乃至於一台小小的手機,我們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而且這些改變可以讓我們更好一點,甚至有時候一切都可以變得好很多。

最近我的生活上就發生一個這樣的故事。

電腦玩物的讀者們或許都知道,原本是大眾運輸通勤族的我,今年因為老婆生產、小孩誕生,我變成一個每天要開車上下班的「塞車族」。我每天早上要開車從基隆送老婆去台北上班,然後繼續開車到自己上班的公司,於是每天早上都起碼要在高速公路上體驗塞車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一開始,這個現實情況確實把我的早上高品質生活破壞了,早上出門後就是把所有時間都花在開車。

但是,外在現實情況無法立即改變,可是我有沒有辦法透過調整自己的行動,來最佳化這個流程呢?下面就是我和老婆一步步最佳化這個生活現實的過程。




原本,我是經過高速公路的塞車陣,送老婆到她的公司後,繼續在台北早上的塞車陣中,直到開車到我公司附近的停車場為止。於是我們就想,有沒有可能避開第二個塞車陣呢?當然不可能讓台北不塞車,而是我把車子停在老婆公司附近,然後搭捷運到我自己的公司。

結果這樣一測試,發現可以大概省下 10 分鐘的時間。

開車到老婆公司,再開車到自己公司,這是最正常的想法。可是如果覺得任何事情都可以改變,就會想去試試看不同選擇,嘗試前也不一定知道有沒有效,但有可能試過之後,發現效果比想像還要顯著

因為這樣一來,我不僅省下早上 10 分鐘時間,下班後,我不用在台北市內下班車潮繼續塞車去載老婆,先搭捷運,又可以再省 10 分鐘。




不過這只是我們最佳化生活的第一步行動。

接著要從基隆開車到台北市中心,原本走國道 1 號是最直覺的,因為看起來是直直的路線。但是,每次早上開 Google 地圖導航時, Google 地圖總是喜歡叫我走國道 3 號到台北,然後換信義快速道路切入市區,這在地圖上看起來要繞好大一段路,可是 Google 又常常說可以快 10 分鐘。

一開始,「安於習慣」與「懶於改變」的本能,讓我從來沒有想要去照著 Google 地圖建議走(即使我是那麼慣用 Google 地圖!)。

我們是不是常常這樣?別人建議我們可以試試看什麼改變,也不過就是「試試看」,但我們卻一開始就認為不可能改變?

可是後來想說,既然做了前一步最佳化,不如就試幾次看看,試試看改走繞路但比較不塞車的國道 3 號是不是真的比較快?沒有其實也沒損失啊?於是我記錄了原本走國一的時間,然後計算了幾次走國三的時間(對,也不能隨便試試,要認真嘗試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最佳化)。發現平均下來,真的起碼可以快上 10 分鐘。

這又是一個原本違反我們直覺,但嘗試改變與測試後,發現還是可以最佳化

而且跟前面一樣,這個最佳化依然帶來另外一個我原本沒有想到的效果!就是我原本是接送老婆先到她公司門口附近,然後我再繞個巷子開車到附近停車場。

可是當改走國 3 省下 10 分鐘後,我們就想說,這樣會不會有空檔可以一起去附近吃早餐?因為決定要下車後一起吃早餐,我就不用先送老婆到她公司門口,而是我們直接開車到停車場停車即可,這樣又比原本省了 5 分鐘。




於是,在最佳化了停車的地點、最佳化了路線,又最佳化了停車的流程,三個步驟加起來,居然省下了 25 分鐘的時間。

而老婆和我利用這 25 分鐘,現在每天早上開車到台北後,都先一起找家咖啡店,吃個舒適的早餐,聊聊孩子聊聊生活,然後才各自去上班。

老婆和我也都覺得,這樣的一系列最佳化後,早上出門時間沒變,上班時間沒變,塞車情況也沒變,只有「我們的行動方式」改變了,但是生活品質與幸福感卻大幅度的提昇




如果說,一開始我陷入這樣的思考:「天啊!塞車開車好痛苦,每天都要浪費一個半小時,並且這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或許真的只能等塞車問題解決後(當然,解決外在環境社會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的生活效率或感受才會提昇。

但是如果我可以想:「塞車開車好痛苦,看起來短期內難以改變,我把他當作一個挑戰,看看有沒有可能最佳化自己的行動流程,找出裡面另一個更好的可能性呢?」

這樣的思考與行動模式,如果轉化成可以套用到其他問題的「元經驗模型」,那麼就是:

  1. 常常檢視自己的習慣、行為模式
  2. 找出裡面其他可能性
  3. 用行動去「實驗」這些可能性
  4. 把更好的、獲得確認的可能性,變成自己的新行動
  5. 最後會發現自己原本沒有發現的新世界

我認為最關鍵的步驟是「用行動去實驗這些可能性」,所謂「實驗」,就是我並不是確知他會更好才去做,而是願意嘗試各種假說。

這個行動的價值就在於,在我還不知道有沒有可能更好,我甚至不知道怎麼樣會更好的情況底下,我都願意實驗看看!而實驗後才有機會發現我原本沒有想像到的作法




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的流程,因為一開始我相信有可能改變,嘗試後發現大多時候真的可以改變,於是又更堅信任何事情都可能有最佳化的下一步行動。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雖然我還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我願意試試看。

最好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還有改變的空間,相信自己還有不知道的地方,所以不會被大多數現狀擊倒,因為我知道我還可以試試看其他可能性,或是一定還可以找到更好一點的答案。

或許這樣的自信,就能幫助我們渡過生活或工作現實大多階段的難關,無論進入哪一個現實中,總是能找到方法與步驟,去做到讓自己覺得更好的行動

這也就是我之前寫過的「簡單把生活變成任務,就能贏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感!」以及「我如何用「不一樣」練習找回自己的快樂情緒?」。而這也是我面對自己人生階段改變的應對之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新手爸媽3個月時間管理心得:你有足夠時間完成更多想做的事」。

LifeHack系列文章歡迎參考:

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必須附上系列文章連結,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LifeHack-30] 生活現實,總是還有最佳化下一步行動的空間


留言

  1. 令人很有啟發的生活心得分享~ :)

    回覆刪除
  2. 非常激勵人心,且具體的一篇文章。讀完會相信自己的可能性,而不流於市面上,各類正能量空談。

    回覆刪除
  3. 你的部落格跟文章都好實用!謝謝分享.我是個社會新鮮人,第一次鼓起勇氣留言問題---以前在學校時總是被動的規劃時間,覺得反正時間還很多,導致現在出社會都被時間規劃,是個時間安排幼幼班的人,目前的困擾是~從事的是行政的工作,除了行政本身的事務外,也是老闆的小秘書,往往自己安排好每天工作內容,常常都被臨時的事情打斷,例如接總機電話,客戶與公司的群組line不能隔太久回應,老闆的呼叫...常常都得用到大家下班後的時間來加班完成正事.目前想到的對應是---記錄下每天自己"安排"的工作內容,在工作內容也先設定"預計完成的時間",並在旁邊紀錄"實際狀況與花費時間",自己在來檢討後續可以怎麼調整,希望可以請教電腦玩物的專業,對於現階段這樣的對應作法有沒有什麼建議? 在使用工具上,自己目前使用過番茄鐘,30/30, a Time Logger, 好像都比較是針對"實際"的狀況去紀錄與分析, 對於 "預計"及"實際"的分析app目前還沒有找到, 目前都用紙本記錄加上設定手機鬧鐘提醒來使用,對於這不知道有沒有更smart的作法,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有經歷過類似的階段,就是對自己實際工作(尤其新的工作)到底要花費多少時間,在預計與實際之間還不太會拿捏,也就導致安排時不準確。我那時候的方法是利用「番茄土豆」這個工具。

      「番茄土豆」可以先列出我要做的任務,然後每次執行任務時啟動番茄鐘(可分很多次執行,最終也會統計在一起),最後就能知道自己實際在這個任務花了多少時間。

      那要怎麼知道預計跟實際的差別呢?我的方法很簡單,在插入任務標題時,就在標題開頭註明我覺得需要多少個番茄鐘。例如「4番茄:撰寫一篇部落格文章」。這樣到時候查看記錄就可以有對照。

      番茄土豆: 番茄鐘 + GTD 夢寐以求的時間管理利器:http://www.playpcesor.com/2015/01/pomotodo--pomodoro-gtd.html

      刪除
    2. 謝謝你的回覆,自己都沒想到換個方式記錄~~那要怎麼知道預計跟實際的差別呢?我的方法很簡單,在插入任務標題時,就在標題開頭註明我覺得需要多少個番茄鐘~~真的幫助很大,讚!

      刪除
  4. 我也是常常反思自己想完成事情步驟是否有最佳化的性格,
    尤其是隨著應負的責任越多,可運用的時間越少,好像更是如此

    且在改變習慣這件事情上是容易不安且沒自信的
    往往會覺得好不容易培養出可適應的習慣,或是找到可協助的工具
    怎麼又得改變了呢?

    有時候是現實狀況必須更改習慣,有時候則是實際運作下來,覺得不夠有效率
    所以又會去研究更適合自己的規劃與流程
    但又不見得已經完成或接近自己原訂的目標,時常會有焦躁不安的心情

    不知道esor大是否也有這樣的狀況?
    應該要怎麼樣轉化心念比較適當呢?謝謝

    回覆刪除
  5. 謝謝 Esor 你這篇具體,貼地兼可行性高的分享!

    請容許我感同身受地分享我最近實行的一個 “生活流程最佳化” 動作:

    (1)由於兒子還小,我的私人時間非常有限,所以當我先生有空跟兒子玩而給我1-2小時去做自己的事時,我就經常糾結:我應該利用這珍貴的1-2小時去健身房跑步還是看書增值?我最近靈機一觸,想到了一石二鳥的方法,就是邊做運動邊看書。聽起來好像有點天荒夜談,但是這其實只視乎具體操作。我的具體操作就是不再平地跑步而轉為斜波急步。而看的亦不是一般要拿著看的書,而是輕便兼可以攤平放在跑步機表面,和文章內容和英語水平都極高的 《經濟學人》 雜誌!

    為了方便看雜誌而從跑步轉為急步走,跑步機的卡路里消耗讀數一定沒以前那麼好看。但是如果以目標為本,即是長遠的健康和體態(而不過份側重於卡路里消耗和體重數字),其實斜波急步走也很有效益,因為除了能強化心肺之外,亦有助鍛煉腰肌和腿肌。

    利申:改變這習慣兩個月後,我先生說我的曲線有明顯改善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嗨,妳好:)
      謝謝妳分享的「生活流程最佳化」
      我之前是用跑步機斜坡來來觀看接續要做的重訓動作組合
      沒想到還可以拿來看書,個人覺得還挺受用的,下次我會轉換不同的題材來增加運動情境!

      本身也是職業婦女育有兩個孩子,確實媽媽的時間就算下班還是要馬不停蹄保持高效率,一但效率降低,第一個影響就是孩子勢必晚睡,然後開始想做自己事情又會沒體力只能休息,如此週而復始惡性循環的生活,所以,我會盡量把所有孩子們的流程在9:00前結束,才會開始(甚至說才能開始)自己的「生活流程最佳化」流程。

      我長年有運動習慣,運動是我消耗任何負面情緒和保持精力的來源,所以無論無何我每天都會利用瑣碎時間來運動(比如說:因為沒有午休習慣,我會利用中午時間運動,上廁所爬樓梯,拉筋等等讓我保持對運動的熱誠),利用瑣碎時間就是我的生活流程最佳化!

      以前會抱怨自己為什麼當了兩個孩子媽自己的時間少到可憐,但是我覺得只要改變自己心態,改變自己固定流程,都會讓人找到時間,讓自己保持更棒的習慣!

      然後最近在實踐的是,我想練習一字馬,一字馬對於筋骨硬的人真的是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它需要每天去拉,但其實我也安排的語言學習機會(僅是興趣,非工作需要),拉筋需要30min~1hr,我學習語言的專注力也只有30min,所以我就想說何不如合併再一起呢?
      當我掌握每日拉筋技巧(https://goo.gl/VhJk8i),再搭配有興趣的戲劇一起看,因為拉筋很痛,為了轉移注意力我會更加專注在影劇上,不自覺拉筋也沒那麼難受,又可以讓我更加專注,有一石兩鳥功效!
      語言也和拉筋一樣需要天天刺激和維持,不論進步與否,能維持天天都保持習慣去實踐自己的目標,相信對自己成就感也會提升的!

      刪除
    2. Yukishi, 謝謝你的經驗分享!你說得很對,常常改變習慣之前首先要改變心態!例如我以前真的比較側重卡路里消耗數字,自從改變心態以長遠曲線和體能為目標後,無論做運動的心情和效果都比以前好 - 我的肚子真的扁下來了!

      你把學習語言和拉筋拼合一起進行也是一個好主意!這樣做除了節省時間,也令拉筋本身變得容易應付。說到學習語言,其實我也懂德語,不過自三年半前離開需要每天使用德語的工作後,我開始使用「 沉浸式學習」來維持我的德語水平,即是選擇性地閱讀某些類型的德語雜誌和書籍,以便同時學習相關知識和繼續接觸德文。情況就像閱讀我上述的 《經濟學人》雜誌一樣,一邊了解世界大事一邊學英文。

      也謝謝你分享拉筋影片連結,我有空會進去看看!

      刪除
    3. 謝謝 Aaron 留言!我們共勉之!

      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為什麼大家愛用 Trello ?最佳整理教學讓事情井然有序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最簡單養成習慣方法是「解決問題」,不靠時間表、獎懲與意志力

Excalidraw 免費 AI 生成流程圖,一鍵畫出知識圖表、專案流程、寫作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