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才要規劃一個寒假計畫?還不遲!我會用這六步驟設計
收到一位媽媽的來信,提到她上了我的時間管理課後,不僅自己開始實踐,也幫他的孩子一起規劃出寒假計畫。一方面我心中祝福她們有美好的成果,另一方面這也引發我的一些思考(尤其我現在也開始為人父母)。
雖然 2018 年寒假已經開始一個多禮拜,過完農曆春節就要結束了,距離今天( 2018/2/3),大概只剩兩個多禮拜。但這樣更好,行動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遲,值得去練習怎麼在更短時間去創造有價值的事。
所以,我想給自己一個小題目:「如果我才要開始設計寒假計畫,現在的我會怎麼做?」
當然,在職場工作的我,現在並沒有寒假可以規劃。當年在學校的我,寒假時大多也都是休息、遊玩、看電視,加上一些不情願地寫作業時間,然後寒假就這樣過了。
現在的我,如果去看以前學生時代的我,或許會問我自己:「休息、遊玩本身並沒有好壞,關鍵是我有沒有感覺到對時間做出有價值的利用呢?」或者說,在寒假結束後,我是覺得空虛?還是覺得滿足?又或者有沒有進一步創造出一些新價值?
這就是我想追求的寒假計畫:我可以在接下來的有限時間裡,創造什麼價值?
那麼,如果是現在的我,可能會怎麼設計一個寒假計畫呢?讓我來試著想想看。
第一步:先把我所有想做的目標列出來
說到寒假計畫,我們心中一定立刻浮現很多「想做的事情(例如很多想玩的遊戲)」、「應該做的事情(例如上進心告訴我要多看書)」,但我不會理想化的全部一股腦排入寒假的時間表中。因為現在的我懂得面對現實,知道那不可能達成。
所以現在的我,會採取一個策略:「專注在寒假剩餘時間中可以真正對我創造價值,並且我真的能夠執行的事情。」
那這會是什麼事情呢?要去找出來,並作選擇,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分析看看。
第一步,我先把想做、覺得自己應該做的所有目標,一一條列,例如可能像是下面這樣:
- 練習英文
- 運動健身
- 閱讀書籍
- 準備某個大考
- 玩某個最新大遊戲
第二步:這些目標可以在寒假就實現的具體成果是什麼?
寒假只剩下兩個多禮拜,第二步我會考量現實,前面那些空泛的目標,如果落實到剩下的兩個多禮拜,各自有辦法產生出什麼具體成果?或是執行過程能夠創造什麼具體成績?
把目標落實,確認哪些成果是真的可以在兩個多禮拜達成的?
於是這些目標,可能會轉變成下面這樣的期待:
- 練習英文:練習旅行用的英文
- 運動健身:過年後維持現在體重
- 閱讀書籍:閱讀、研究與練習《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 準備某個大考:完成某一份考古題的練習與研究
- 玩某個最新大遊戲:該遊戲破關
練習把目標落實到具體成果(就是一定要產出某些可評量的東西),就會看到可以有一些更簡單的「第一步」,這些第一步不需要那麼多時間,但可以為更大的目標做好價值累積,而且他們需要的時間都較短,說不定可以同時創造幾種價值。
第三步:這些具體成果中,我最喜歡其中哪幾個價值?
我們都知道上面的目標,不太可能一次在剩下的兩個多禮拜全部達成,所以我們要開始「選擇」出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有哪些?不過選擇「價值」是最難的,尤其是選擇「我的價值」更難,我在「主觀選擇」這篇文章中也有討論過這個問題。
但這個過程值得練習!我在選擇價值時會這樣做,從那些可以實現的具體成果去想下一個問題:「我自己在那些成果裡會達到的情境與行動是什麼?」這會有助於我們做出自己的價值選擇。
- 練習旅行用的英文:
- 一個月後的出國旅行,我可以更輕鬆自在,甚至能幫助旅伴。
- 過年後維持現在的體重:
- 回學校後我會沒有罪惡感,也不會擔心過年後有身體負擔或病痛。
- 閱讀、研究與練習《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 開學後我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處理課堂筆記、考試筆記與思考問題。
- 完成某一份考古題的練習與研究:
- 開學後我準備大考的壓力會輕鬆一些,我可能有機會在教科書上更準確的多複習幾次。
- 該遊戲破關:
- 可以和同學分享,可以在網路分享心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也獲得快樂。
上面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你要找出自己真心所想的答案。
然後,這些「成果裡會幫你達到的情境與行動」,其實就是幫你看到價值,哪些描述,讓你最心動呢?選出前幾名,愈少愈好,例如選出兩個,畢竟我們只剩兩個禮拜的時間,還參雜一個可能忙碌的過年,和你等其他任務(例如要跟朋友出去玩)。
第四步:列出達成這兩個價值目標需要的行動
經過「價值選擇」後,假如我選出這兩個,想要當我的寒假計畫:
- 練習旅行用的英文
- 閱讀、研究與練習《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接著我還不會去排寒假的時間表,在排時間表之前,我會先列出這兩個目標可能需要的行動步驟,像是下面這樣:
- 練習旅行用的英文:
- 記憶旅行常用單字
- 聽與說旅行常用句子
- 確認自己可以熟練使用旅行常用英文
- 閱讀、研究與練習《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 讀一遍內文畫重點
- 針對重點重新思考成自己的筆記
- 把筆記重新整理成對自己有用的行動、任務與系統
這個環節,一來確認這是不是可以在兩個多禮拜達成的目標?(如果需要的行動太多,可能完成不了,那就要修改要達成的成果)。二來讓自己開始知道真正要做的是什麼,也才能開始排時間表。
第五步:規劃多個時間階段,這樣安排時間表
現在,我選擇了寒假中想要創造價值的目標,並且列出了目標需要的行動清單。現在就要開始規劃執行的時間表。
規劃時間表時,首先我先考量現實時間,然後以最多一週或兩週的長度,當作一個衝刺的時間階段。每個衝刺階段,我都希望可以完成一些階段性成果。
例如而從現在開始到寒假(農曆過年)結束,現實中大概有三個時間階段:第一週(2/5-2/11)、過年前幾天(2/12-2/14)、過年期間(2/15-2/20)。
於是我把時間表規劃成三個階段,然後開始把前述的目標行動,分配到這三個階段。以練習旅行用英文為例,可能是:
- 第一週:記憶旅行常用單字
- 過年前幾天:聽與說旅行常用句子
- 過年期間:確認自己可以熟練使用旅行常用英文
可以把這樣的階段任務,畫在行事曆上(參考我的進攻型行事曆畫法),讓自己知道寒假每個一階段到達成的成果。最好的安排,就是每一個階段都有可以驗證的不同成果出現,就像上述這樣。
第六步:在每日清單列出相關行動,開始執行
接著,有了一個相對可靠的計畫,就來到了如何有效執行的部分。
或許我會給自己一開始的每日行動是:「每天有 90 分鐘的時間記憶旅行常用單字。」或許不是排特定某個時間的 90 分鐘,而是利用幾個不同空檔,但「加起來」每天希望能有 90 分鐘以上的練習時間。
說不定我要善用「時間塊(iOS)」 、「Time it(Android)」或「 Toggl (跨平台)」這類工具來統計時間,計算一下每天有沒有達成 90 分鐘的任務目標。
也可能我會利用各種「單字卡」與「記憶間隔練習」工具來幫助自己,例如「 Quizlet 」。
上述這些行動的目的,在於幫助我更有效去達成我想要的行動成果:每天加起來可以有 90 分鐘的練習時間。
我特別強調「或許、可能」的原因,在於實際行動時要保持檢討與修正,關鍵是:「沒有行動是不能改變的。」如果某個行動不適合我,那麼可能要換一個我做得到的,或是對我效果更好的。所以我會保持隨時可以修正行動,而且關注去調整更有效率行動的方式,來執行計畫。
小結:
以上,就是如果我現在來為自己做寒假計畫,或者如果要幫我的孩子做寒假計畫的話,我會採取的流程。
裡面舉的實際案例不是一定要這樣(所以如果你真的要練習英文,不一定要照著我上面的例子做),因為真正的計畫總是會隨著開始行動而改變。但「規劃出計畫並開始執行」的「流程」,我應該會依照上面這樣的步驟來執行。
先從找到自己真的想做,又能對自己真的有價值,並且可以在剩餘時間實現的目標開始,這也是我在「Evernote 子彈筆記術-1:關鍵是先放下我的清單 」中所說,不要太快排出計劃表的原因。
而在執行過程中,要善用「改變」來讓自己更有效達成計畫,例如我從每天走路一萬步調整成每天走路30-60分鐘:「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又或者我如何利用不是那麼完美的電子書還達成積極閱讀:「我如何利用電子書養成更積極的閱讀習慣?」
如果你的寒假計畫就是要養成習慣,那麼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建立習慣的第一個關鍵迷思:誤把養成習慣本身當成目標 」,這樣你才會真的獲得價值,而非只是做到。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如果現在才要規劃一個寒假計畫?還不遲!我會用這六步驟設計)
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這些步驟感覺不只可以用在安排現在的假期,也可以適用於暑假或連續假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