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力-10] 打破養成早起習慣迷思,其實你並非真的需要早起
我自己是一個有早起習慣的人,也在電腦玩物中寫過一系列的養成早起習慣文章,其中幾篇我自己最喜歡的有:「晨型人如何計劃每一天?比起早起更重要的是晨間計畫」、「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晚上列待辦清單,養成早起習慣跟你的鬧鐘無關」。
「早起」是一個看似美好的想像,也是一種普遍被認為的好習慣,但也正因為如此,「早起」容易被直接當成一種時間管理、人生成長的目標來看待,好像只要早起,我們就改變人生了。於是開始為了自己沒辦法早起而有罪惡感,或是為了讓自己早起而逼迫自己。
然而,事實上重點並非「早起」這件事本身,如果只是能夠早起,其實是什麼都不會發生的,所以「只是去養成早起習慣」,不僅過程痛苦,還可能沒有真正獲得什麼。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做一個反思,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看到的朋友經驗,讓我們一起探索在「養成早起習慣」中可能出現的五個迷思。
2023/12/3 更新,我對「生產力方法成癮」的更完整看法:擺脫生產力成癮,別再為效率而筋疲力盡,我的5個真實案例分享
「早起」這個詞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要比別人更早起床,或是一定要凌晨四五點就起床才算早起,於是那些睡到八九點才起床的朋友,可能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早起的人,而想要更早起床?結果讓自己早上更累?但這其實是個迷思。
早起跟幾點起床,我覺得是沒關係的。因為「養成早起習慣」背後真正的精神,絕對不會是硬逼自己早起然後整天昏昏沉沉。所謂「早起」,應該是說有充足而適當的睡眠,我起床後會覺得很有活力,於是可以好好利用早上的時光。比起那些早上缺乏工作力的人,我可以因為足夠的精力而在一天中完成更多任務。
這樣就算我是早上九點才起床,但早上我充滿精力、動力,可以完成重要任務,那一樣有早起的價值。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適當的睡眠長度呢?或許你應該自我追蹤評估一下,可以試試看這個追蹤紀錄方法:「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早起確實有說到:不要賴床而睡得過多,不要睡得不好而缺乏精力。但是,養成早起習慣的關鍵,並非是克制自己的「賴床」。如果只是想要讓自己不賴床,甚至用各種方法逼自己起床,反而有可能讓自己起床後精神更不好,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因為不能早起,真正關鍵的原因不在於賴床。
其實對於許多「早上爬不起來」的朋友,並非是不想努力工作,更多時候是「太努力工作」,所以前一晚不想睡、睡不好,結果連帶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早上當然賴床,並且讓自己一整天都缺乏精力,即使努力,工作也做不好。
而早起這時候要做的,並非是晚上又努力熬夜,早上又要很早起床。
練習早起,最不需要的就是強制叫自己起床的鬧鐘,例如有些鬧鐘 App 會用各種手段去強迫使用者起床,但是這對早起來說,反而會有反效果,因為你會在痛苦的情況下起床,你會在沒精神的情況下起床,你會在做著好夢時被叫醒,這樣的早起,是一種折磨。
強制性鬧鐘當然也有用,例如今早有個重要會議,今天要出國,這時候需要強制性鬧鐘。但早起不需要,因為早起需要的是讓我自己舒服的起床。
如果早起需要鬧鐘,可以試試看兩種鬧鐘。第一種是「自然的鬧鐘」,例如窗外的陽光、戶外的聲音、自己身體的提醒,讓自己自然的甦醒。你說這樣會不會夏天早點起床?冬天晚點起床?會!但這都還是早起。
第二種是「符合人性的鬧鐘」,有很多睡眠 App 會自動計算我們的睡眠周期,在「淺眠期」叫醒我們,這樣我們起床後會更舒服、更有精神,這類工具我最近介紹過的有:「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許多時候當我們準備養成一個早起習慣,我們最直覺的想法就是:那麼我想提早到起點起床?其實,綜合我前面所說,你應該就能聯想到,「提早到起點起床」的想法,對養成早起習慣的幫助最低,甚至是沒幫助,還有危害。
我們沒辦法早起,或是早上起床後沒精神,導致一天工作效率低落、心情低落,最關鍵的原因不是我們起點起床,而是我們「錯過了最佳睡覺時機」。
可能是我們太努力,可能是我們太焦慮,也可能就是我們沒注意自己的生理時鐘,於是錯過了晚上應該睡覺的時機,在開始覺得累時,沒有好好把握逐漸進入睡眠的方法,沒有營造一個適合休息的環境,於是晚上沒在好時間點入睡,那又如何早上在好時間點起床呢?
所以如果要養成早起習慣,真正要做的,是設定一個晚上睡覺時間,營造晚上休息的環境。關於營造休息環境的細節,你可以參考:「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一文。
如果把「早起」當成我們養成好習慣的目標,你會發現很難達成,因為就算達成了,那又如何?很早起床?那有什麼意義?「早起」只是一種行動,本身不是價值,如果搞錯,那麼這個習慣將會難以達成,你可以進一步閱讀我的想法:「建立習慣的第一個關鍵迷思:誤把養成習慣本身當成目標」。
「我要早起去做什麼」這才是早起的真正目標,做到了,才是真正的好習慣。
例如說我很需要運動,平常沒時間,我養成早起習慣並且讓自己可以運動60分鐘。或者我想早起然後去閱讀、寫作,在無人打擾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夢想。還是說我想早起,然後在思緒最清明的時候寫日記、做計劃,為人生作規劃。
上述這些,才是「真正的早起習慣」,而早起本身,並非是一個好習慣。
以上,就是我對「養成早起習慣」這件事情的反思,從反思後再回過頭來想,那麼早起真正的重點就是:
在養成真正早起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的就是
不要管幾點起床、會不會賴床、有沒有鬧鐘,如果能做到上面幾點,就是一個標準的晨型人了。
如果你對我的生活習慣有興趣,推薦還可繼續參考:「我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4 個改變生活作息方法與心得」、「通勤族時間更多,每天三小時神聖時間幫我完成更多事」。
你還可以參考我的「習慣力」系列文章,這是我從 2018 年開始展開的優質時間的練習:
迷思一:我要很早起床?
「早起」這個詞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要比別人更早起床,或是一定要凌晨四五點就起床才算早起,於是那些睡到八九點才起床的朋友,可能會有罪惡感,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早起的人,而想要更早起床?結果讓自己早上更累?但這其實是個迷思。
早起跟幾點起床,我覺得是沒關係的。因為「養成早起習慣」背後真正的精神,絕對不會是硬逼自己早起然後整天昏昏沉沉。所謂「早起」,應該是說有充足而適當的睡眠,我起床後會覺得很有活力,於是可以好好利用早上的時光。比起那些早上缺乏工作力的人,我可以因為足夠的精力而在一天中完成更多任務。
所以早起的關鍵不在於幾點起床,而在於「在適當時機」起床,在有了充足適當、不過多不過少的睡眠後起床。
這樣就算我是早上九點才起床,但早上我充滿精力、動力,可以完成重要任務,那一樣有早起的價值。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適當的睡眠長度呢?或許你應該自我追蹤評估一下,可以試試看這個追蹤紀錄方法:「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迷思二:賴床就是懶惰?
早起確實有說到:不要賴床而睡得過多,不要睡得不好而缺乏精力。但是,養成早起習慣的關鍵,並非是克制自己的「賴床」。如果只是想要讓自己不賴床,甚至用各種方法逼自己起床,反而有可能讓自己起床後精神更不好,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因為不能早起,真正關鍵的原因不在於賴床。
其實對於許多「早上爬不起來」的朋友,並非是不想努力工作,更多時候是「太努力工作」,所以前一晚不想睡、睡不好,結果連帶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早上當然賴床,並且讓自己一整天都缺乏精力,即使努力,工作也做不好。
而早起這時候要做的,並非是晚上又努力熬夜,早上又要很早起床。
早起其實是要「回歸正常作息」,該睡覺就充足的睡覺,然後早上有精力的醒來,跟有沒有賴床無關。
迷思三:早起就是設定強制鬧鐘?
練習早起,最不需要的就是強制叫自己起床的鬧鐘,例如有些鬧鐘 App 會用各種手段去強迫使用者起床,但是這對早起來說,反而會有反效果,因為你會在痛苦的情況下起床,你會在沒精神的情況下起床,你會在做著好夢時被叫醒,這樣的早起,是一種折磨。
早起是一種習慣,這個習慣背後是一個讓自己最舒服的生理作息節律,所以最不需要強制性鬧鐘,甚至應該丟棄強制性鬧鐘。
強制性鬧鐘當然也有用,例如今早有個重要會議,今天要出國,這時候需要強制性鬧鐘。但早起不需要,因為早起需要的是讓我自己舒服的起床。
如果早起需要鬧鐘,可以試試看兩種鬧鐘。第一種是「自然的鬧鐘」,例如窗外的陽光、戶外的聲音、自己身體的提醒,讓自己自然的甦醒。你說這樣會不會夏天早點起床?冬天晚點起床?會!但這都還是早起。
第二種是「符合人性的鬧鐘」,有很多睡眠 App 會自動計算我們的睡眠周期,在「淺眠期」叫醒我們,這樣我們起床後會更舒服、更有精神,這類工具我最近介紹過的有:「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迷思四:早起就是設定一個早起時間?
許多時候當我們準備養成一個早起習慣,我們最直覺的想法就是:那麼我想提早到起點起床?其實,綜合我前面所說,你應該就能聯想到,「提早到起點起床」的想法,對養成早起習慣的幫助最低,甚至是沒幫助,還有危害。
如果要開始養成一個早起習慣,最優先要思考的,或是唯一需要思考的「時間點」,不是幾點起床,而是「幾點睡覺」?
我們沒辦法早起,或是早上起床後沒精神,導致一天工作效率低落、心情低落,最關鍵的原因不是我們起點起床,而是我們「錯過了最佳睡覺時機」。
可能是我們太努力,可能是我們太焦慮,也可能就是我們沒注意自己的生理時鐘,於是錯過了晚上應該睡覺的時機,在開始覺得累時,沒有好好把握逐漸進入睡眠的方法,沒有營造一個適合休息的環境,於是晚上沒在好時間點入睡,那又如何早上在好時間點起床呢?
所以如果要養成早起習慣,真正要做的,是設定一個晚上睡覺時間,營造晚上休息的環境。關於營造休息環境的細節,你可以參考:「我如何養成早起習慣的 7 個方法,真實經驗版」一文。
迷思五:早起就是好習慣?
如果把「早起」當成我們養成好習慣的目標,你會發現很難達成,因為就算達成了,那又如何?很早起床?那有什麼意義?「早起」只是一種行動,本身不是價值,如果搞錯,那麼這個習慣將會難以達成,你可以進一步閱讀我的想法:「建立習慣的第一個關鍵迷思:誤把養成習慣本身當成目標」。
前面提到,早起是要有精力的早起,於是一天的開始我充滿活力,很適合去完成一件我平常沒辦法完成的事情。
「我要早起去做什麼」這才是早起的真正目標,做到了,才是真正的好習慣。
例如說我很需要運動,平常沒時間,我養成早起習慣並且讓自己可以運動60分鐘。或者我想早起然後去閱讀、寫作,在無人打擾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夢想。還是說我想早起,然後在思緒最清明的時候寫日記、做計劃,為人生作規劃。
上述這些,才是「真正的早起習慣」,而早起本身,並非是一個好習慣。
小結:
以上,就是我對「養成早起習慣」這件事情的反思,從反思後再回過頭來想,那麼早起真正的重點就是:
- 讓早上有精力,找到自己的生理節律
- 在早上創造屬於自己的優質時間
- 為美好的一天展開美好的第一步
在養成真正早起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思考的就是
- 「我要怎麼睡到剛剛好精力充沛後起床?」
- 「我要如何創造一天中第一段時間的美好體驗?」
- 「我如何建立習慣去讓每一天都有一個好開始?」
不要管幾點起床、會不會賴床、有沒有鬧鐘,如果能做到上面幾點,就是一個標準的晨型人了。
如果你對我的生活習慣有興趣,推薦還可繼續參考:「我目前依然在實踐的 4 個改變生活作息方法與心得」、「通勤族時間更多,每天三小時神聖時間幫我完成更多事」。
你還可以參考我的「習慣力」系列文章,這是我從 2018 年開始展開的優質時間的練習:
- [習慣力-1]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
- [習慣力-2] 我如何利用電子書養成更積極的閱讀習慣?
- [習慣力-3] 如何讓養成習慣不會變成壓力?四個關鍵字思考
- [習慣力-4] 新年拯救沒時間的第一個推薦練習:時間數據化
- [習慣力-5] 利用午休散步時間解決難題,走路與大腦思考的測試
- [習慣力-6] 用說的激發靈感,寫文章做報告的善用零碎時間方法
- [習慣力-7] 更容易養成新習慣的規則設計表,我的特製範本下載
- [習慣力-8] 戒除手機成癮、練習行動專注:我實踐過四階段方法
- [習慣力-9] 快速改掉壞習慣的 Ctrl + Alt + Del 生活重開機方法
- [習慣力-10] 打破養成早起習慣迷思,其實你並非真的需要早起
- [習慣力-11] 如何開始一個跑步習慣?我的經驗談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習慣力-10] 打破養成早起習慣迷思,其實你並非真的需要早起)
講的太好了!!我真的很需要Q___Q
回覆刪除講一堆似是而非的論點
回覆刪除但沒有任何根據 完全沒有參考價值
滿好笑的
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根據,就是我自己多年來親身實踐的一些心得與反思^^
刪除感謝您的分享,受益良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