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力-15]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上個週末,連續上了兩天的整日時間管理課程,一堂針對職場工作者,一堂針對在學學生,很巧的是,兩堂課後,都有學員跑來跟我說,上完我的課程後,決定把「好好睡覺」當作每天的重要任務來安排。
我很開心,自己的時間管理課程,不是幫助大家更忙碌或更拚命,而是幫助大家更懂得珍惜自己,理解自己。
尤其我自己最近,也深深感覺到「把休息當作人生最重要專案」的重要性。
上禮拜身體微恙,但週末已經答應且安排好了兩天課程,為了到週末上課時獲得更好的品質,上禮拜我更積極的將「休息」當作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任務來安排。
這個意思是,利用上週颱風產生的工作空檔,排除一些工作,讓自己多一點時間好好休息。
並且不去壓縮自己睡眠時間,如果第二天必須六點出門,那麼前一天晚上乖乖在九點開始準備入睡。
我自己其實長期有利用「Sleep Cycle 睡眠週期鬧鐘在最不累時叫醒你,手機不需放床上 」這個工具來追蹤睡眠品質,上禮拜充分的給自己休息時間,也反映在身體狀況的回復速度,以及最後週末課程的表現上。(你還可參考:長期使用睡眠追蹤 App 有用嗎?我的心得分享)
但我也並非總是那麼「聰明」。
上禮拜身體出現狀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上個月底帶家人去日本自駕旅行時,一方面興奮不想睡,一方面疲勞卻又想要寫寫文章,結果導致睡眠不足,又剛好遇到吃了不新鮮海鮮,於是才讓身體生病。
仔細想想,雖然旅行時,當然想要玩得更多、看得更多,但「休息」本身也是玩的一部分,也是行程的一部分。
晚上好好睡眠,那麼第二天開車更開心、欣賞風景更有精神。行程中安排休息,長輩不累,小孩回復充分體力,這樣大家才會一整天都能保持活力。
所以我才寫下「慢下來,更需要勇氣 」一文。
懂得把「休息」安排到行程中的人,或許是更懂得深度享受與欣賞一路風景的人。
什麼是把休息安排到行程,什麼是把休息當作人生重要的專案呢?
我們或許常常有這種想法:「休息就是剩下來的時間。」於是我們為了求好心切,或者更可能是為了捨不得放棄,例如晚上總是想要多做點什麼,捨不得睡覺,於是常常把休息當作最後一個選擇。
可是當休息是最後一個選擇時,我們就更容易壓縮休息的時間。如果沒有先為休息做好必要的任務步驟,就會不自覺的減少更多休息時間。
例如原本想要10點睡,但是10點才剛剛洗完澡,再整理一下家務,做好明天的準備,結果已經11點多了。
例如一不小心看個臉書看到凌晨12點,想要趕快去睡,於是去上個廁所、刷個牙、整理一下情緒,真正入睡可能已經凌晨1點。
我的意思是,若是「沒有把休息排入待辦清單」,那麼不僅是晚休息而已,而是會惡性循環,導致最後的休息時間減少更多。
2024/1/27 更新:設計「停戰領域」與「行動邊界」,我建立健康時間管理的小秘訣
回到我的「時間管理課」中的學員下課提問。
一位學員來跟我說,回家後要和老公好好討論,決定家庭晚上的「休息任務」。我的建議是,如果她希望自己能五點多早起,於是必須最晚在十點前入睡。鎖定入睡時間後,回推要在九點後開始進入睡眠情境,九點後不看電視電腦、安靜的活動、降低燈光亮度等等。並且再回推要在八點後盡快洗澡並完成家務。
另一堂課的學員則跟我說,她平常要上課、要實習,每天都要很早出門,晚上也比別人晚到家,所以常常白天精神很不好,因為晚上睡不飽。所以她決定,要把「增加睡眠時間」當作任務,問問我要怎麼辦?我說,或許原本她每天只睡不到 5 個小時,不一定要大幅度改變,可以先嘗試讓自己能夠睡到 6 個小時,然後試試看能夠睡到 7 個小時。
怎麼做呢?我建議她,因為她回家已經晚了,要把一回家就進入準備休息儀式,當作每天最重要的任務。這時候,一回家可能就是立刻洗澡,不要先去做些上網之類吸引注意力的事情,然後洗完澡後,盡可能逐步減少晚上要做的活動,一步步提早自己入睡的時間。
若是有些明日任務必須準備,就要學會利用今日白天空檔,來完成明日任務準備。
我們的人生每天都在重複相似的作息,其實我們可以掌握自己身體有精神、會疲勞的時間。(或者,你可以試試看用這張圖追蹤: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
「把休息放入待辦清單」,就是要學會「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因為:
休息並非打斷我們工作,而是我們工作與生活流程的一部分,只有好好為休息做準備,那麼相關聯的日常任務品質,也才會有效的提升。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參考:「莫法特休息法,面對高壓力工作的積極休息技巧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 」、「如何沒有罪惡感且現實的完成「想玩的事情」? 」
你還可以參考我的「習慣力」系列文章,這是我從 2018 年開始展開的優質時間的練習: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習慣力-15]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回到我的「時間管理課」中的學員下課提問。
一位學員來跟我說,回家後要和老公好好討論,決定家庭晚上的「休息任務」。我的建議是,如果她希望自己能五點多早起,於是必須最晚在十點前入睡。鎖定入睡時間後,回推要在九點後開始進入睡眠情境,九點後不看電視電腦、安靜的活動、降低燈光亮度等等。並且再回推要在八點後盡快洗澡並完成家務。
把「休息」排入行程,那麼連帶的就會影響之前的行程,這樣才能準確的「到達」休息的目的地。
另一堂課的學員則跟我說,她平常要上課、要實習,每天都要很早出門,晚上也比別人晚到家,所以常常白天精神很不好,因為晚上睡不飽。所以她決定,要把「增加睡眠時間」當作任務,問問我要怎麼辦?我說,或許原本她每天只睡不到 5 個小時,不一定要大幅度改變,可以先嘗試讓自己能夠睡到 6 個小時,然後試試看能夠睡到 7 個小時。
怎麼做呢?我建議她,因為她回家已經晚了,要把一回家就進入準備休息儀式,當作每天最重要的任務。這時候,一回家可能就是立刻洗澡,不要先去做些上網之類吸引注意力的事情,然後洗完澡後,盡可能逐步減少晚上要做的活動,一步步提早自己入睡的時間。
若是有些明日任務必須準備,就要學會利用今日白天空檔,來完成明日任務準備。
我們的人生每天都在重複相似的作息,其實我們可以掌握自己身體有精神、會疲勞的時間。(或者,你可以試試看用這張圖追蹤:列印這張每日精力熱點圖,規劃事半功倍的個人生產力節律 )
「把休息放入待辦清單」,就是要學會「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因為:
休息需要準備步驟,等到真的累了才要休息,只會變得更累了才能休息。
休息並非打斷我們工作,而是我們工作與生活流程的一部分,只有好好為休息做準備,那麼相關聯的日常任務品質,也才會有效的提升。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參考:「莫法特休息法,面對高壓力工作的積極休息技巧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 」、「如何沒有罪惡感且現實的完成「想玩的事情」? 」
你還可以參考我的「習慣力」系列文章,這是我從 2018 年開始展開的優質時間的練習:
- [習慣力-1] 從練習每天走路一萬步習慣開始帶來的小改變
- [習慣力-2] 我如何利用電子書養成更積極的閱讀習慣?
- [習慣力-3] 如何讓養成習慣不會變成壓力?四個關鍵字思考
- [習慣力-4] 新年拯救沒時間的第一個推薦練習:時間數據化
- [習慣力-5] 利用午休散步時間解決難題,走路與大腦思考的測試
- [習慣力-6] 用說的激發靈感,寫文章做報告的善用零碎時間方法
- [習慣力-7] 更容易養成新習慣的規則設計表,我的特製範本下載
- [習慣力-8] 戒除手機成癮、練習行動專注:我實踐過四階段方法
- [習慣力-9] 快速改掉壞習慣的 Ctrl + Alt + Del 生活重開機方法
- [習慣力-10] 打破養成早起習慣迷思,其實你並非真的需要早起
- [習慣力-11] 如何開始一個跑步習慣?我的經驗談
- [習慣力-12] 微挑戰:比獎勵、目標更能夠持之以恆的激勵方法
- [習慣力-13] 長期使用睡眠追蹤 App 有用嗎?我的心得分享
- [習慣力-14] 你不一定需要安靜的工作
- [習慣力-15]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 [習慣力-16] 練習好好休息的七種方法,不用一口氣衝到終點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習慣力-15]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這篇文字讓我看得很感動,竟然有種療癒感,沒想到您有寫休息系列的文章,我將每天一一拜讀作為提升我生活動力的工具。
回覆刪除覺得您文筆似乎變得更圓潤了!
感謝您的鼓勵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