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camp Personal 溝通優先的專案管理經典工具,推免費版
「 Basecamp 」是一個已經運行 15 年、足可稱為經典的雲端專案管理服務。在專案管理工具中他有很多先行的設計,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把「即時溝通」這個需求納入任務管理系統中,每一個任務、每一個行程、每一份文件都有設計討論區,甚至也能開出獨立的問題討論串,把「即時溝通」、「專案管理」兩者作出結合。
「 Basecamp 」的開發團隊是 37 Signals ,該團隊除了有「 Basecamp 」這個被許多公司採用的專案管理工具外,最知名的是其創辦人之一大衛·漢森正是 Ruby on Rails 這個開源Web應用框架的發布者。而 37 Signals 兩位創辦人傑森·弗里德與大衛·漢森,也曾撰寫過一本分享專案工作方法的書籍:《ReWork 工作大解放》,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至今都還常常在我腦袋中響起:「不要當工作狂,真正的英雄已經回到家裡,因為他們找到更快把事情完成的方法。」
正是這樣的工作理念,誕生了這款看起來精簡,但強調整合、彈性、快速的專案管理工具:「 Basecamp 」。
這麼經典又行之有年的專案管理工具,現在又特別在電腦玩物撰寫一篇介紹的原因,是最近該團隊推出了「 Basecamp Personal 」,是一個可以「免費使用」,針對個人專案、自由工作者、生活家庭管理用途的版本。
一直以來「 Basecamp 」都只有付費版,針對企業用戶,一開始可以免費試用 30 天,接下來則是每個月 99 美金。而近期推出的「 Basecamp Personal 」,則是首次推出的可持續免費使用版本,讓個人用戶,也可以利用「 Basecamp 」進行管理。
當然,「 Basecamp Personal 」除了可以持續免費使用外,也有一些免費版的限制,最主要的就是只能同時建立「 3 個專案」,邀請最多「 20 位合作者」。
如果你有這樣的需求:管理專案時,各種內容千頭萬緒,有專案的待辦清單、專案的文件檔案,還有專案的行事曆,更有專案需要進行的問題與討論,如果他們很分散,管理起來就很麻煩。
這時候,這些專案需要的訊息,可以在 Basecamp 中整合到一個專案主頁面中。就讓我們來看看「 Basecamp Personal 」如何為我們打造一個專案管理工作流。
一,註冊一個新帳號,建立一個新專案
打開「 Basecamp Personal 」網頁,你可以免費註冊一個新帳號。
進入[ Home ]頁面,選擇[ Add another project ]就可以新增一個專案。
下圖就是「 Basecamp Personal 」中一個專案的頁面,這個專案管理工具的設計邏輯是,把專案需要的待辦清單、問題討論區、文件共享、時程表、即時通等等,全部整合在一個工具中進行管理。每一種專案的資訊,都是一個小看板。
在新增專案內容前,我可以在上方的[ Add people ],新增要一起合作專案的夥伴帳號,讓大家一起協同合作。
二,管理專案待辦清單
接著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看「 Basecamp Personal 」可以整合的專案管理內容。
首先是[ To-dos ]待辦清單,透過[ New list ]綠色按鈕,就能新增一組任務的待辦清單,可以建立多組任務,分別進行管理。
當行動清單勾選完成時,「 Basecamp Personal 」的設計也很不錯,不是直接刪除行動,而是把完成的行動移動到最下方備查。
點進任何一個可勾選的行動,還可以進行更進階的設定,例如:
- 指派任務。
- 完成或開始時間。
- 任務說明。
此外,每一個行動的專屬頁面下,都可以讓團隊留言進行這個行動的討論與支援,或者也可以在討論區交換這個任務需要的檔案。
三,重要問題的討論板,取代電子郵件
「 Basecamp Personal 」中還有一個[ Message Board ]的功能,這其實是他的核心設計,專案的推動,不是透過崇高的計畫,而是透過「解決下一個階段的問題」,讓專案可以不斷成長進步。
而[ Message Board ]的用途就在於,提出專案目前遇到的「阻礙」,把問題具體的描述出來,讓團隊一起來討論出解決方法。
在每一個問題的討論中,也可以同時進行附加檔案的動作。
這個意思就是,要討論專案,不要使用另外的電子郵件系統,因為這樣專案就又變得分散了。應該直接在「 Basecamp Personal 」中,利用問題訊息面板,進行專注聚焦的討論。
四,連結、整合重要的文件檔案
一個專案當然一定會有很多文件、檔案資料,這些檔案資料有可能會用其他雲端硬碟服務來同步,但這樣就變成專案需要的資料,還要去另外一個地方確認。
這時候「 Basecamp Personal 」提供了一個[ Doc & Files ]看板,在這裏面可以上傳電腦的檔案,也可以直接連結幾個知名雲端硬碟中的檔案,並且可以在「 Basecamp Personal 」專案中重新分類整理。
而每一個文件、檔案中,也有討論功能,讓大家針對這個檔案一起溝通。
五,專案時程表,可和 Google 日曆整合
「 Basecamp Personal 」中還有一個時程表的看板,是一個簡單的行事曆功能,專案重要的截止日、里程碑,可以添加到行事曆中。
在這個行事曆上方有一個超連結,點擊後,就能獲得可以和 Google 日曆同步的網址。
同樣的,在每一個里程碑、會議行程下方,「 Basecamp Personal 」也都設計了可以討論這個任務的對話區。
六,專案專用的即時通
除了任務清單、時程表、文件檔案彙整、問題討論區等工具,都內建了訊息留言功能外,「 Basecamp Personal 」也整合了同一個團隊的另外一個工具:「 Campfire 」,可以讓專案團隊進行即時通式的討論。
你可以把這個即時通,當作像是 Slack 的茶水間來使用,用來做為團隊成員的閒聊、鼓勵、資訊分享的空間。
七,設計每日的自動提問、問題追蹤
「 Basecamp Personal 」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工具叫做:「 Automatic Check-ins 」,這是一個自動提問機制,可以設計出:
- 每日或每週,自動循環提問。
- 用固定問題,請團隊成員定期回答或回報。
這要用來幹嘛呢?例如用在讓大家每天早上,都要回報今天的工作目標。或是讓大家每天下班前,回報今日工作遇到的新困難。
透過這樣的定期自動回報,讓專案保持溝通,隨時可以解決新問題。
八,每個地方都能留言,可以互相鼓勵團隊成員
「 Basecamp Personal 」的核心專案管理理念,就是討論可以促進專案的問題解決,而問題解決是推進專案的關鍵要素。
也因為這樣,「 Basecamp Personal 」任何工具中都有「討論」的設計,並且不只如此,還提供了一個叫做「 Boost 」的功能(留言中一個火箭的按鈕),讓我們可以去[贊同、鼓勵]其他成員有幫助的發言。
而每一個工作者,可以看到自己的哪些討論、哪些建議,被團隊成員[按讚鼓勵]。
九,查看專案進行的工作訊息流
在「 Basecamp Personal 」主頁的下方,則有一個「 Project Activity 」,這邊可以看到這個專案最新的修改動態,用時間軸呈現,可以看到有哪些內容的更新或留言討論。
十,專注自己要處理的任務
而在上方的[ My Stuff ]中,則是從團隊專案畫面,回到目前登入的工作者身上,讓我們看到自己目前有哪些被賦予的任務,可以專注到任務的執行。
可以看到,「 Basecamp Personal 」看似簡單的外表下,其實有這自己獨特的專案管理邏輯:
- 專案的內容應該要整合在一條工作流中。
- 專案推進的重點在溝通,在透過討論解決問題。
他的設計圍繞在這兩個核心,幫助我們去進行專案的推動。
而現在有免費版的推出,可以讓更多工作者有機會來試試看這樣的管理邏輯。
對專案管理工具有需要的朋友,則還可以進一步參考:[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如何活用 Trello 專案管理?完整技巧案例教學一次學會懶人包]、[如何重新整理 Evernote 筆記?完整教學流程的重新排序分享]等文章。
「 Basecamp Personal 」網頁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Basecamp Personal 溝通優先的專案管理經典工具,推免費版)
免費版似乎沒有經常任務的循環排程功能,
回覆刪除不曉得如果要能專案管理又要有經常任務的循環排程需求的話,會比較推薦哪一套免費軟體呢?
印象中 Asana 或是 Todoist 這類比較偏向待辦清單的專案管理工具,有類似功能
刪除感謝推薦提供
刪除這個網站與Trello有什麼差異呢?感覺兩者的功能很像。
回覆刪除Trello 的架構更適合聚焦專案的進度排程管理
刪除Basecamp 則更適合聚焦專案中各種問題的溝通討論
這個服務在 2022/9/13 被關掉了...原本想嘗試看看的說...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