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數位書櫃整理法,如何打造讀書筆記的活用系統



之前分享了自己的選書、讀書方法後(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有許多讀者進一步追問我:「如何整理讀過的書?」

我自己的數位書櫃,是建立在 Evernote 這個軟體上,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整理方法。




在整理前,我們總要先思考一個關鍵的問題,為何而整理?

以前的一些看書服務,可以讓自己記錄讀過的書,幫書寫下一些評分、評語,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個目的是對我們真的有效的嗎?

整理的重點可能不是書籍評價,而是閱讀如何整理成我的實踐。

假設我有一份整理過的書籍閱讀 Excel 清單,裡面有書籍的詳細資料,讀過哪些書,買了哪些書(還沒讀),這確實頗有激勵作用,但這份清單的用途是什麼呢?

不能只是讀書清單,比起清單,更重要的是閱讀的資料庫。如何可以隨時取用讀書相關資料,在之後需要時,把讀過的書拿出來應用。

我把自己的 Evernote 數位書櫃整理系統,分成四個步驟。

也可搭配這段影片解說,互作參考。





一,怎麼抓取書中資料?


我第一個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書的內容,放入我自己可以自由運用的資料庫中。

  • 自由運用的意思不是說要侵犯版權。
  • 而是以後不需要「拿出那本書」,就能在「自己的資料庫」中,找到我需要的讀過的書的內容。
  • 通常也不需要整本書都放入資料庫,只要放入真正對我有幫助,或是可以理解書中重點的那幾段內容即可。

Evernote 就是一個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個人資料庫,並且她無論紙本書、電子書,都可以快速的整理到 Evernote 中。





另外除了單純抓取書中需要的內容外,讀到有啟發處,或是覺得剛剛的段落很重要時。我會利用 Evernote 中的「大綱筆記」功能(操作可看:Evernote 大綱、待辦清單進化:直接拖曳就能改變排序),用大綱的方式,先把自己初步領會的重點「快速條列」出來。

  • 這時候我不會去抄寫書中內容,因為前面有紙本書拍照、電子書畫線等等功能,可以解決要抄錄書中內容的需求。
    • 我會用自己的話,把重點條列出來。
  • 但這時候我不會長篇大論,不會去深入解析,只會用簡單的關鍵字、簡單的句子,把想法重點羅列即可。
    • 一來因為讀書的情境常常是在通勤中,或是零碎片段時間,沒有完整深入解析的餘裕。
    • 二來書籍尚未看完,這時候的想法或許在看到書的後面時,會有修正,會有整合。




所以總結我利用 Evernote 來輔助閱讀一本書,大概是下面這樣的流程:

  • 如果讀電子書,就用畫線,當作以後可以把內容匯入到 Evernote 的方式。
  • 如果讀紙本書,當下就用 Evernote 把這一頁掃描到讀書筆記。
  • 隨時準備好 Evernote 的筆記,用大綱條列方式,快速輸入閱讀過程中領會的重點。

而這樣當一本書讀完,Evernote 的這一則讀書筆記就會擁有兩種內容:「我理解的重點大綱」、「覺得重要的書中原始內容摘錄」。




二,怎麼轉化書中的資料?


接著,我會設定一個時間,把前面已經讀完的那本書的「讀書筆記」,重讀一次:

  • 我會複習在第一次閱讀時,收集的書中內容,在腦袋醞釀新的理解。
  • 並搭配筆記大綱,我會同步調整第一次閱讀時,快速寫下的重點大綱。
  • 再次讀完一遍後,把自己的知識大綱結構,和書中的重點,融合在一起,寫成完整的筆記。




在這個階段,我不會回過頭去看原始的書,也不會參考原始書籍的目錄架構。這個階段,我也不在意自己的理解是不是就是書中的理解。我不會把自己的讀書筆記,變成只是那本書的快速閱讀目錄而已。

反過來說,我會把這則閱讀筆記,重新整理出一套自己解決問題的系統,重新「創作」一個更完整的理解。

這樣一來,這則筆記就正式成為了我自己的筆記。

如果要說怎麼樣的書櫃整理更好?

我會推薦,這個「轉化」的動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櫃整理。

  • 不是整理讀過什麼書,而是整理學會什麼方法、想法。
  • 不是整理作者的說法,而是整理自己的看法。
  • 不是要鉅細靡遺的保存資料,而是要獲得解決問題的啟發。
  • 所以對我們個人來說,真正要整理的不是書,而是我的讀書筆記。

更進一步的說,到了這個階段,完成了讀書筆記的整理後,書本身要如何分類?要不要有好看的書架?電子書有沒有散落在不同平台?或許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的問題了。




三,讓讀書心得成為可驗證任務


在前面這則讀書筆記的基礎上,我會嘗試去做一個「驗證」。比較直接的做法,就是把 Evernote 上這則讀書筆記,變成任務筆記:

  • 在筆記的開頭,我會設定一個自己真實工作、生活中正在遭遇的問題。
  • 透過從書中理解的理論,拆解一份解決問題的待辦清單。
  • 把這則筆記加上時間提醒,或者排入專案流程。
  • 在接下來的某個生活問題、工作問題上,實際做驗證。
  • 驗證過程,隨時在這則讀書筆記上做修正補充。




在這個地方,或許有些朋友會感到疑惑,這樣不是讀一本書都要花很多時間,沒辦法讀很多書嗎?我的想法是:

  • 讀多少本書、讀得有多快,本來就不是一個好目標。
  • 閱讀的真正目標,應該是落實在生活或工作的成長。
  • 但成長不會只在腦袋發生,而應該是在行動中發生。
  • 所以沒有驗證的閱讀,就算讀過再多本書,也不一定是有效閱讀。




四,建立可以活用的書櫃整理


於是經過了「抓取」、「轉化」、「驗證」三個階段後,對我來說,一則讀書筆記才真正完成。

而一旦經歷過這三個歷程,那麼書中的內容對我們來說會成為更深刻的記憶,甚至內化成自己改變的一部分,於是這時候,到底「書」本身整理得好不好、完不完整,已經不重要了。

但這才是最好的整理方法。

於是在 Evernote 這樣的數位書櫃中,這時只要用最少力氣完成剩下的整理即可。

第一步是不整理,只在需要時搜尋筆記即可,自然可以搜尋出之前的讀書筆記。尤其如果我們的讀書筆記不是單純抄寫,而是有經過轉化和驗證,那麼找到機率會高得多。

第二步,我會建立一個簡單的閱讀目錄,把未完成、進行中、完成了的讀書筆記,用 Evernote 的「記事連結」功能,整理到這個閱讀目錄。大致上的架構如下:

  • 正在看的
  • 正在驗證的
  • 想看到
  • 看過的

於是以後就算搜尋沒找到,回到這個閱讀目錄,也可以輕鬆索引到自己整理好的讀書筆記。





結論:


我們不是要整理別人寫的書,而是要整理自己寫的讀書筆記。

這是我自己在 Evernote 上實踐多年的數位書櫃整理系統。好幾年下來,我的讀書筆記也不算多,就 60 則左右。

一來小說類、休閒類的閱讀不一定會有讀書筆記,二來我不是要讀得多,而是追求應用得多。

分享我自己這個流程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你:

  • 更願意去閱讀與學習
  • 閱讀學習真正回頭解決自己的問題
  • 執行的過程中自然強化記憶
  • 讓讀書筆記,成為可以隨時拿出來使用的資料庫

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則可以延伸參考:[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我如何利用電子書養成更積極的閱讀習慣?]、[Readmoo mooInk 電子書閱讀器使用心得, 8 個看書重點解析]等文章。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Evernote 數位書櫃整理法,如何打造讀書筆記的活用系統


留言

  1. 很棒,可是不想用 Evernote 統整,怎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要滿足文章中的四個需求,其他類似工具也可以做得到,例如
      OneNote
      Notion
      等等

      不過,確認這個流程用數位工具會更方便,不只是方便抓取,而是因為驗證過程應該要能一直修改筆記

      刪除
  2. esor 你覺得Evernote好用還是印象筆記好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印象筆記是大陸專屬的服務,並且他們現在是從 Evernote 中分出去,由大陸團隊全權經營。
      所以關鍵可能不是好不好用,而是所在地區不同,我還是會優先使用 Evernote 。

      刪除
  3. 明白了,我有點不明白,印象筆記做到的功能,對evernote來說應該不難,但為什麼evernote就是不行那一步呢?

    回覆刪除
  4. 很棒的帖子! 这是一个很棒的博客,今年我肯定会再来很多次! 感谢您提供的信息。 如果您有空闲时间,请单击以播放 download tweakbox android 加入许多有趣的游戏。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