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實踐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整理知識網路系統



在寫了幾篇關於「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的文章,還拍了解說影片後,有讀者問我:「是不是要從 Evernote 換到另外一個軟體(例如 Obsidian ),才能實踐卡片盒筆記法呢?」其實不用,因為我自己平常在寫書、規劃課程、做企劃,甚至有時管理任務的過程中,就常常在自己慣用的 Evernote 中,實踐「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

在這篇國外的文章:「Zettelkasten — How One German Scholar Was So Freakishly Productive」,這樣形容「卡片盒筆記法」可以帶來的好處:「想像一下,您三年前讀了一本科普書,一年前讀了一本關於個人理財的書,現在您又讀了一篇關於如何提高生產力的部落格文章。 這些資料來源中有某個共通想法,讓這些不同資料其實有所關聯。 更進一步,有可能六個月前您產生某些自己的想法也和上述的想法有所關聯。但是,您看不到這些想法之間有任何關聯,為什麼?可能是因為您沒有記筆記,但是即使有,您通常還是看不到這些想法之間的任何連接。」

該文的作者,認為這是傳統我們寫筆記、分類資料的大問題,常常只能解決當下問題,卻沒辦法建立長久累積資料庫中的彼此關聯。

而「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與其相關工具,就可以解決知識之間其實是網路狀連結的難題。

但是如果上過我的「 Evernote 筆記相關課程』的朋友就知道,上面那段描述,正是我在 Evernote 課程中常常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所以,雖然之前並沒有具體用一個「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的名稱,但我多年來正是透過 Evernote 建立網路狀知識庫,幫助我利用知識連結,索引出更多相關的筆記,並進行整合。





那麼,如何利用 Evernote 實踐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呢?

如果是已經使用 Evernote 一段時間,並且認真在上面累積知識筆記、學習筆記、任務筆記的朋友,或許你的 Evernote 資料庫已經準備好「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最佳基礎,只是你還不知道如何活用自己這個資料庫而已。

雖然 Evernote 沒有像是「 Roam Research 」那樣強大的自動連結功能(「 Roam Research 」已經超越「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許多)。

但今天這篇文章,我從「弱連結」、「強連結」兩個角度,來分析如何用 Evernote 實踐「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其實效果也很不錯。




弱連結的知識網路:


什麼是「弱連結」?這邊指的是雖然沒有實際的連結,但利用 Evernote 的「搜尋」功能,也可以達到筆記卡片有機連結,根據需要找出不同資料之間連結。

我們先從簡單的小型案例看起,例如我現在要寫一篇「卡片盒筆記法」的文章,打開 Evernote ,我先看到一篇關於 Obsidian 的筆記。但其他相關的筆記散落在不同的地方(因為是不同時空建立的,一定會出現在不同分類與排序中)。

這時候, Evernote 專業版有個功能叫做「延伸內容」,可以自動找出關鍵字非常正相關的筆記,例如你可以看到下圖中,筆記右下方有彈出一個提示卡片,告訴我這則筆記含另外一則筆記非常相關。

不過,我這邊不是要提這個付費版的內容(雖然「延伸內容」其實很好用,也是某種程度的自動連結)。在 Evernote 中,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重新「自動連結」不同時空筆記的關聯性,即使我之前沒有手動建立任何關聯,那就是「搜尋」。




是的,就是「搜尋」。

既然我現在要寫一篇卡片盒筆記法的文章,我就試試看搜尋「卡片盒」(關鍵字我會先從簡單的開始,如果搜尋出的結果太多,再進一步增加關鍵字來聚焦)。

下圖就是搜尋「卡片盒」的結果,於是來自我寫過的不同軟體草稿筆記,來自我收集過的相關網頁文章筆記,就在這個「搜尋結果」中,建立起可以檢視的關聯,幫助我發現這些筆記中可能都和「卡片盒」相關,不是嗎?

而且我也可以看到,在我的「 2020/06 子彈筆記」(那是我的每日待辦清單)中,有出現卡片盒的關鍵字,表示我在這段時間正在研究這個筆記方法。

我還看到,在我的一則「拍攝工作方法的影片」的筆記中,也有卡片盒的關鍵字,表示我曾經幫卡片盒筆記方法拍過影片

這樣的檢視畫面效果,不就是一種「自動找出連結」的卡片盒筆記法效果嗎?




不過,上面例子是小型案例,當我的 Evernote 筆記有上萬則,常常某種主題的研究、經驗、資料已經累積上千則時,「搜尋」就可以建立有效的連結嗎?

首先,像是 Obsidian、 Roam Research 的「自動連結」,難道不也是一種搜尋關鍵字後自動產生的結果嗎?當在這些軟體中的相同關鍵字多到一定數量時,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而在 Evernote 中,我會用如下的方式解決。

例如最近我正在製作一堂「職場筆記方法的線上課」,其中準備談到「如何在會議中做筆記」,於是我打開 Evernote ,想要找出跟這個主題相關的筆記,用來刺激自己的思考、整合自己的知識,並連結到新的課程大綱筆記中。

  • 我先進入一個叫做「第二大腦」的記事本。這裡有所有跟我的想法、靈感、方法論學習有關的筆記。
    • 你要怎麼分類,用記事本、標籤都可以,我這裡的方式是,會把下面這些筆記都丟進這個同樣的記事本:
      • 寫完的部落格文章草稿。
      • 讀書心得筆記
      • 看電影心得筆記。
      • 各種片段的想法。
      • 各種方法論的研究資料。
    • 這種「大方向的分類」,就可以幫助我在搜尋想法時,不會同時找到很多有類似關鍵字的工作任務筆記。
      • 不需要作細項的分類,大分類就夠了,因為細部分類要交給「搜尋」自動解決、自動建立連結才有效。
  • 但是「第二大腦」記事本本身就有 5000 多則筆記,所以我進一步搜尋「筆記」發現還有 1300 多則(畢竟這是我很常研究的主題)。
  • 於是我進一步增加關鍵字,變成搜尋「會議 筆記」,這次搜尋結果是 211 則。
    • 因為我發現裡面有很多是某些真正會議的筆記(例如跟一些作者聊天時寫的心得筆記)。
  • 最後我又增加關鍵字,搜尋「會議 筆記 開會」,聚焦在 73 則的搜尋結果。
    • 因為我從前面的搜尋結果,發現真正討論提升會議效率問題的筆記中,會出現「開會」這個特別的關鍵字。

上面這個搜尋過程,雖然我寫得很完整,但實際「動手操作搜尋」,包含「辨識與增加一些關鍵字」的時間,大概都是在 2~3 分鐘內完成。

那麼,現在我就可以在自己累積了十幾年的 Evernote 知識庫中,看到「如何在會議中做筆記」這個主題的相關筆記。

這些筆記來自不同時空,不同情境,但在這次搜尋中,找出了他們的關聯,這不就是一種網路狀的知識體系嗎?

這個搜尋結果或許還是會包含許多不相關的、這次用不到的筆記,但其實沒有關係,我還是可以在記事清單中快速捲動瀏覽,查看自己覺得需要的筆記即可。




Evernote 的搜尋結果(搭配大方向分類、關鍵字組合),就是最好的反向連結、自動連結,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建立有彈性的網路狀知識庫。

Evernote 的搜尋常常被小看,其實在各種筆記中, Evernote 的「搜尋結果顯示方式」,利用價值最高。為什麼?

下圖是「 Notion 」的搜尋結果,可以看到大多數工具在設計「搜尋」這件事情時,是以「找到要找的那一則筆記」為前提,找到就要讓你離開了。




Evernote 卻不只是如此,在搜尋結果的設計上,Evernote 更像是「用搜尋來連結、分類所有相關的筆記」。

每一次不同關鍵字的 Evernote 搜尋結果,就像是展開一個針對這個主題,有彈性的知識網路系統。

Notion 做不到或很難做到這樣的知識網路彈性重建,但 Evernote 的「搜尋顯示方式」可以做到。

可以幫助我們在構思、企劃、寫作、研究的過程中,在左方的搜尋結果面板,顯示出屬於這次需求的獨一無二知識俯視圖,我可以看到筆記之前的前後關係,快速預覽內容,並在每一則筆記之間輕鬆跳轉。




我們常常需要的不是「找到某一則筆記」,而是「看出很多筆記之間的關聯」,讓我們可以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網路。

而 Evernote 搜尋結果的設計,就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就像下圖這樣,我搜尋「說服 簡報」,於是看到了自己在 2013 年擷取的文章、 2015 年研究過的文章、 2016 年讀過的兩本書,看出他們彼此之間在這個主題上的關聯性。

雖然 Evernote 目前沒有自動連結功能(除了付費版中的延伸內容),但是比起自動判斷關鍵字來建立連結索引:

其實我更相信這種「手動搜尋關鍵字」建立起來的「自動連結網路。」因為可以根據自己當下獨特需求,定義更有效的知識網路檢視。





強連結的知識網路:


「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的關鍵,在於每一張筆記索引卡要註記跟其他索引卡之間的連結,這樣知識網路索引的系統才能建立。

但是,我們知道筆記之間彼此互相有關連,真正的問題是,建立連結並不容易,因為:

  • 需求還沒發生時,我們並不一定知道某些筆記之間有關聯。
    • 例如前面的例子,當我還沒有想要研究說服這個主題時,我怎麼知道一本簡報書、一篇講上台的技術的文章之間,其實有關聯?
  • 之前建立舊筆記的當下,不知道現在會建立什麼新筆記,如何建立關聯?
    • 例如當初我第一次搜尋卡片盒筆記法的相關文章時,怎麼知道現在會想要寫一篇 Evernote 應用的文章?

還好,前面 Evernote 的「弱連結」搜尋系統,就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只要逐步搜尋,就可以找出那些原本很難建立的連結。



接著,如果這個需求非常明確時,或許可以手動建立更有效的「強連結」,也就是利用 Evernote 的「記事連結」,在筆記和筆記之間,建立更有邏輯的前後關係,更具體的補充資料關係。

我們沿用前面的例子,我在研究「卡片盒筆記法」,在 Evernote 搜尋結果中展開了這個知識網路的俯視圖,這時候 Evernote 搜尋結果的強大設計就展現了,我可以在左方的知識網路中快速切換筆記,然後把非常正相關的補充資料,用「記事連結」插入到目前在擬定的 Evernote 卡片盒筆記法草稿中。




如果想要雙向連結,當也可以在另外一則卡片盒筆記法的筆記中,插入相關軟體工具研究的筆記的連結。讓這幾則筆記之間彼此互聯。

不過,「雙向連結」還是看需要,真的需要時再建立即可。

透過這樣的「連結」方式,搭配前面所說的「搜尋」,在 Evernote 中一樣可以建立一種「網路狀的知識索引路徑」,找到一則筆記,可以從裡面的連結,連到其他相關筆記,再連到其他相關的筆記。




Evernote 目前確實是無法利用像是 [[筆記關鍵字]] 語法,自動插入相關筆記的連結。

但是如果說相關的筆記數量很多,累積的知識庫資料很多時,真的可以 [[筆記關鍵字]] ,就快速從單純的筆記標題,知道自己要插入哪一則筆記嗎?我的實際經驗告訴我,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還是 Evernote 的方法我覺得比較合理:
  • 先在左方的搜尋結果,展開所有相關筆記的俯視圖。
  • 然後我可以快速點選查看實際筆記內容。
  • 確認需要的筆記,或是可以快速剪貼資料。
  • 然後才把「真正需要的筆記」插入連結到目前的筆記中。





在建立筆記當下,習慣隨手建立強連結:


我自己多年來還有一個習慣,因為我知道自己累積多年的 Evernote ,就是一個超級強大的知識庫:

  • 所以每一次當我要建立一則新筆記時,我都習慣「同時搜尋一下」,當下發現可能相關的筆記,當下就建立有效的強連結。
  • 並且,我也會思考一下這則新筆記,有沒有和前面哪些更重要的筆記相關,那就把新筆記「反向連結」回去。

例如下圖中,我正在整理「 Evernote 卡片盒筆記法」這則筆記,想到或許之後可以拍個影片,於是我立刻打開「拍攝工作方法影片」的筆記,加上一個連結,這樣就記住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結論:


更進一步,如果懂得善用這個「搜尋」+「連結」,不只在 Evernote 中可以建立網路狀的知識庫,甚至用來建立一個網路狀但有秩序的「專案管理」也是可行的!

我在電腦玩物很久之前的這篇文章:「在 Evernote 建立 OmniFocus 自動任務「透視」:示範教學」,就有討論過相關方法。




以上就是我多年來,在 Evernote 實踐類似「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的流程,總結幾個重點:

  • 搜尋,就是一種展開筆記之間連結網路的方式。
    • 因為 Evernote 搜尋結果的顯示方式,可以實現這樣的可能。
  • 先搜尋,然後為正相關的筆記建立連結,或是反向連結。
  • 之後就可以結合搜尋、連結,更有效的整合不同的筆記資料。

剩下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 Esor 你的 Evernote 筆記「搜尋得到」?而不是散亂的資料庫呢?

其實無論是在哪個筆記工具中,如果我們原本做筆記的方式很雜亂,那麼不管是 Notion、 Roam Research、 Obsidian 還是 Evernote ,什麼功能都幫不了我們,所以最後回歸更有效的做筆記方法,跟大家分享: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Evernote 實踐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整理知識網路系統

留言

  1. 認同 Esor 的說法
    Evernote 的確是看起來功能最陽春,但是往往可以很快搜尋到之前建立過的記事,並再次做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如此記事會一次比一次更完整

    回覆刪除
    回覆
    1. 筆記需要能快速搜尋,持續修改,加上建立連結。這是整理的核心

      刪除
  2. 越來越感觸,筆記術是以理念為中心,而不取決於軟體平臺。如果不明白自己的筆記真正產出的是什麼,不管是用roam,還是evernote,依然助益不大

    回覆刪除
  3. 謝謝Esor的分享
    文章讓我反思自己是因為記事本分類太細,所以過多的記事本反倒造成儲存文章的時候需要多花時間定義屬性歸檔。這部份應該可以交給「搜尋」功能去處理,用大方向的方式歸類筆記即可,再搭配根據搜尋結果加上的「標籤」去建立弱連結關係即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回饋,我也是採用這樣的方法,確實更進一步我會利用標籤來強化過濾搜尋效果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對於 Esor 所介紹的其他筆記軟件,以前有過說想跳用別的軟件(那時對於Evernote 也才使用沒多久),不過後來發現 Evernote 的收尋功能真得蠻強大的,其實只要多善用搜尋的技巧,以及像 Esor 所強調的養成正確的規劃做筆記的方法與邏輯,其實就很足夠了,我也認同樓上 敬亭山 所留言筆記不是取決於軟體平台,而是取決於使用者是如何建立筆記的。

    回覆刪除
  5. 我近期Evernote的筆記也為了搜尋導向而做了改變,本來筆記標題可以很簡潔,例如本來標題是消極怠工手冊,現在我把標題用了類似tag的方式,標題延長變成消極怠工手冊 低效率 摧毀 團隊 拖垮 無效率,之後怎樣都能搜尋到這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標籤太多到最後也會忘記自己有什麼分類,不如把可能的關鍵字都堆疊到標題上以利搜尋

      刪除
  6. 原來如此,感謝站長的操作分享,如此一來就不會擔心,因為侷限於軟體,無法實踐卡片收納,這樣一來,其實自己多多少少都已經在用這個方式執行,只是並不是有意識的。經過站長的解說,如此自己可以從無意識變成有意識的執行。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為什麼大家愛用 Trello ?最佳整理教學讓事情井然有序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最簡單養成習慣方法是「解決問題」,不靠時間表、獎懲與意志力

Excalidraw 免費 AI 生成流程圖,一鍵畫出知識圖表、專案流程、寫作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