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濾資訊與稍後閱讀?2022年五個克服資訊爆炸的學習技巧



資訊爆炸是個老問題,但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提問,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近期我的處理方法。雖然在電腦玩物上多年來我似乎一直熱衷於收集很多數位生產力工具、生產力技巧的資訊,但資訊過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直不曾構成我的困擾。尤其這幾年來慢慢放下積極追蹤社群新動態的習慣,也似乎能找到即使如此還是不焦慮,並更有時間繼續推動自己的重要專案成果的方式。

這位讀者是電腦玩物的老朋友,從其來信,似乎已經追蹤電腦玩物 10 年以上的時間了,他提到:「首先,我想謝謝你,你所分享關於時間管理和過濾資訊的文章,我真的獲益良多。以往大家都很少討論社群媒體導致的 information overload,我現在再讀你以前的文章(例如你 2011 年的〈 用「稍後閱讀」過濾資訊洪水的五種層次與六個方法〉),有種溫故知新的感覺。」

讀者也提到了他自己目前的資訊過濾與稍後閱讀工具、方法:「其實我是有用 Feedly 這種 RSS 閱讀器,但是我發現我訂閱 YouTube 頻道的數量比部落格更多。而且,我訂閱的 YouTube 頻道,是知識性多於娛樂性的(其實我有把它們分類,有不少我認為是高品質的)。我也隨手把很多影片加到 Pocket 裡。我並非沒有興趣看的,但是沒可能看完,其實我幾年前就意識到這個問題(YouTube 變成了一個不可能看完的社群媒體),我以為用 Feedly + Pocket 可以更有效過濾,但結果是我儲存了很多未看的影片(最早是 2020 年年中開始吧)。現在好像太難整理了。


2024/3/10 更新,對上網生產力有要求的朋友,可以試試看Arc 瀏覽器 windows 版測試心得,用四大介面改造升級專注工作流





於是讀者提出了幾個具體的問題,我相信這也是很多朋友的疑惑:
  • 1. Esor 分享的是新聞、部落格的資訊過濾比較多,請問 Esor 可以分享一下過濾影片的經驗嗎?YouTube影片好像不太能快速瀏覽,而且很多時候都是10分鐘上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看幾條也快一個小時了。
    • 其實我看 YouTube 都快轉!
  • 2. Esor 有試過「稍後閱讀」儲存了太多文章嗎?會怎樣整理?
  • 3. Esor 會限制自己每天儲存文章/影片的數量嗎 (儲存到 Evernote 或者稍後閱讀) ?換句話說,是不是即使一篇文章/一支影片是有價值的,你也認為不一定先儲存,因為重要的東西總會再出現?
這位讀者確實是同好,無論他利用的 Feedly 或 Pocket 等工具,或是他對待資訊過濾的流程,乃至「重要的東西總會再出現」,也都是我自己喜歡並認同的方法。而針對上述依然還是會衍伸的問題,我就在這篇文章裡,分享目前我的作法與回答。




1. 建立聚焦且手動過濾的資訊獲取方式

我會利用 feedly 訂閱部落格文章,以及用 Feedly 訂閱 YouTube 感興趣的知識頻道影片,我看到這位讀者也這樣做,代表我們都意識到:

不能從很容易造成額外干擾的 YouTube 首頁進入,因為那裡有太多並非我需要優先獲取的主動推薦資訊。

相較之下,RSS 工具(例如 Feedly )讓我們自己手動選擇訂閱,還是自己可以聚焦的最好方法。

就算是 YouTube 上的頻道,也只要把頻道網址輸入 feedly 就可以完成最新影片的訂閱。





2. 確認學習資訊的兩種層次:有興趣、有需要

但是,即使是 Feedly 或是任何訂閱資訊的方式,都還是會遇到「資訊多到讀不完」的情況,這時候應該要怎麼處理才好呢?

我認為這時候應該要先確認「有興趣」和「有需要」之間的區別。

  • 「有興趣」,就是這些資訊是我樂於去知道的,或是學習之後可能對未來有幫助,或是感覺會是有用的內容,但他們通常無法立即用來解決我當下要解決的問題與要推進的任務,學習後只能先備而不用,嚴格來說就是多出來的額外資訊。
  • 「有需要」,就是這些資訊無論我是否樂於去知道,但是他們都可以立即解決我當下要解決的某個問題,或是立即用在我當下要執行的某個任務上
而無論哪一種資訊訂閱方式,無論是用 Feedly 做過手動過濾,還是從 YouTube 或 Podcast 手動訂閱:

只要是「訂閱」,都應該定義為「有興趣」的資訊而已。

也就是即使是我手動訂閱、手動過濾的這些資訊,還是要把它們定義為是「額外獲取」的資訊。他們都是「多的」,並非是我當下為了解決目標或任務問題而一定要學習的。(例如下圖圖這樣)





3. 有興趣的,不一定要看完,有看就好,沒看也沒差

但是,我們也絕對不是完全不看「有興趣」的資訊喔!因為有時候就是在這些額外多出來的「有興趣」資訊中,可以幫助我們獲得一些正在執行的專案目標的關鍵啟發。

可是,「有興趣」的資訊也絕對不需要看完,既然是額外啟發的內容,就要量力而為。如果我們期待透過看完所有「有興趣」的資訊來幫助自己完成現在的實際專案與問題,那是會事倍功半的。

所以我目前的建議會是:從 Feedly (或類似訂閱工具)訂閱而來的內容,都要把握一個原則,這是我每天額外學習用的,有就好,但不是必要學習,目的是獲得一些額外啟發,或是累積一些額外未來資本即可。

所以在額外學習時間中,當下可以看多少,就看多少,最好跳著看當下最感興趣的。

並且這種「有興趣的」資訊「不要稍後閱讀」,如果不能當下看完並處理的就全部不看。

如果想像大量累積這些額外有興趣的資訊,花很多時間讀完(或沒讀完)並整理好,然後可以用在一個現在還沒發生的未來專案或問題上,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切實際的,這樣的情況幾乎不會發生。

這個想法,可以印證我在 2017 年寫過的一篇文章:「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4. 有需要的,要用搜尋調查來獲取

但是,這也不是說我們用 Feedly 然後裡面大多數資訊都不看,那 Feedly 就無用喔!剛好相反,即使這樣做, Feedly 這樣的訂閱工具還是非常有用。

為什麼呢?因為針對「有需要的」資訊,也就是那些我遇到問題、需要執行任務而必須去找到的相關資訊,要建立另外一條學習的方式,那就是「目標性收集資料」,簡單來說就是手動去搜尋、調查、研究以找到自己當下真正需要的資訊

例如工作上遇到一個難題,要想一個新企畫,於是假設了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到 Google 、 YouTube 有目的性的「搜尋關鍵字」,這時候,這些收集的資料如果當下看不完,就可以放入稍後閱讀、Evernote 這類工具整理,然後安排時間消化,因為他們對於目標任務真正有用,是真正需要一篇一篇學習與整理的。

而這時候,進入自己的 Feedly 搜尋那些自己長期訂閱的資料,雖然之前都跳過沒看也沒整理,但在這時候下關鍵字去搜尋,不就是找出自己之前有興趣訂閱,現在有需要又能對應起來的最關鍵資料嗎?往往這時候,比去 Google 搜尋還有效。

下圖就是在 Feedly 中搜尋真正需要的關鍵字,就算之前跳過沒看的文章也還是可以找出來,但這時候是真正要解決某個問題的資料。





5. 心中有明確需要的問題意識,掃過有興趣資訊時就能變成可用資料

「有需要」是建立有效學習流程的關鍵前提,當我們先有一個「明確要推進的目標專案」、「明確要解決的技能、工作、生活問題」,把這樣的預設當作閱讀所有資訊的前提,那麼前面技巧 3 中所謂的「啟發」才會真正發生。

例如我可能最近在煩惱一個自己課程設計的問題,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明確要推進的專案,我心中放著這個明確有需要的問題意識。這時候,我利用空檔休閒時間,上 Feedly 看看一些我訂閱的有興趣的資訊,我瞄到一篇談企業顧問如何做公司成長方針調查研究的文章,裡面提到顧問訪談與市場調查前都會先建立假設的技巧,我聯想到自己課程設計時可以利用這種「假設-驗證」的技巧,來解決課程中許多學員不知道如何規劃目標的難題。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心中有一個明確有需要的專案意識、問題意識,這時候無論看什麼有興趣的資訊,都可以轉換成有用的啟發。但如果沒有,那看了再多有興趣的資訊,也難以轉換。(歡迎延伸閱讀: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




結論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幾個處理資訊的流程步驟:
  1. 還是需要準備一個自己聚焦、集中、手動訂閱的工具,這是避免自己被太多社群、 AI 的主動推薦所干擾。
  2. 但要區分學習的有興趣、有需要兩種層次,所有訂閱而來的資訊都只是有興趣而已。
  3. 有興趣的資訊,有時間再看,可以跳著看,但當下看完當下處理(因為我們沒有多的時間了),沒時間沒看完的就放棄,也不要放入稍後閱讀。
  4. 有需要的資訊,不是用訂閱去學習的,而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專案、問題,自己手動去深入搜尋、調查、研究而來。
    • 這時候這些必要資訊當下處理不來,可以放入稍後閱讀,或是像 Evernote 這樣的整理工具中。
  5. 如果先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意識、問題意識,那麼就能把有興趣的資訊轉換成有用的資訊,重點不在於數量多寡。
這也是我目前處理大量資訊的流程,所以其實我用 Feedly 訂閱資訊,也用 Evernote 整理需要的資訊,但已經很久沒有用 Pocket 做稍後閱讀了。並且我也不會把只是感興趣的資訊擷取到 Evernote ,只會針對專案、任務、問題真正需要且知道怎麼用的資訊才整理到 Evernote 中。
透過這樣的流程,或許我們也能不再焦慮資訊爆炸的問題,並且花更少的時間,處理好更關鍵的內容,然後有更多時間留給真正的執行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或是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

也跟大家介紹我開設的一系列時間管理、筆記術、數位工具相關課程相關書籍,歡迎參考。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延伸閱讀: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如何過濾資訊與稍後閱讀?2022年五個克服資訊爆炸的學習技巧

留言

  1. 很認同 Esor 的想法與做法,但是對我個人來說,最麻煩的事情是找不到喜歡的統整與執行工具(這部分很主觀),導致無法有效落實這些想法與做法。資訊爆炸是必然的趨勢!訂閱的頻道如果缺乏個人的想法而人云亦云,那也會失去訂閱的價值!無論參考、彙整多少無形的思考觀點與有形的經驗價值,隨時修正自己原本抱持的想法,然後規劃更理想具體的行動會是最重要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很認同這樣的結論:無論參考、彙整多少無形的思考觀點與有形的經驗價值,隨時修正自己原本抱持的想法,然後規劃更理想具體的行動會是最重要的。

      其實從這個目標出發,我們不需要真的找到完美的統整與執行工具,只要能「反覆覆盤與修改」其實就是一個有效的統整與執行工具了。

      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為什麼大家愛用 Trello ?最佳整理教學讓事情井然有序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最簡單養成習慣方法是「解決問題」,不靠時間表、獎懲與意志力

Excalidraw 免費 AI 生成流程圖,一鍵畫出知識圖表、專案流程、寫作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