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ze 聰明的時間追蹤工具,幫助你提升專注,建立更好的工作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真的掌握到自己把時間花費在哪些地方,只是覺得時間一直在溜走,但說不定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郵件與即時通上,說不定我不知不覺上網佔了太多時間,說不定我在工作中常常自己在很多工具、任務之間切換而不夠專注。
我們可能只能意識到自己事情很多、好像很忙、會議不少,但具體來說時間花費的毛病到底在哪裡,我們卻可能沒有意識,甚至有所誤會。
例如有時候我分析一些學員的時間管理問題,一開始學員可能覺得是自己任務太重,但仔細一分析,卻發現學員常常為了回到郵件、即時通找資料,就產生了很多時間浪費,並且也變得更加容易自己被自己打斷工作。
先了解自己真實情況下到底把時間花費在哪裡,並且透過正確的數據分析,了解自己具體問題所在,從而才能「決定」自己想要把時間花費在哪裡。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 Rize 」,就是一款介面漂亮、功能好上手的個人工作時間追蹤工具。不過這款工具也不是只能自動化的追蹤紀錄我們的電腦使用情況而已,他的核心功能是:
透過自動化的分析專注時間、提示休息時間,讓我們在適度的平衡中擁有更高的生產力。
例如「 Rize 」的追蹤數據有很好的分類管理能力,不過對一般人來說依靠他的自動追蹤、自動分類、自動判斷就能解決大多數需求。又例如「 Rize 」會在我們的專注時間提供一些專注音樂,在休息時間提供一些冥想建議,甚至會在每一段工作結束提供簡單易懂的專注分數,這都讓「 Rize 」使用起來更加親切且直覺,非常適合一般用戶。
免費下載「 Rize 」軟體使用
「 Rize 」是一款需要安裝在電腦端的桌面軟體,來到其網站,輸入自己的電子郵件,就能在信箱中收到下載相應版本軟體的連結。
安裝「 Rize 」軟體後,也需要用 Google 帳號註冊登入,便能開始使用。
「 Rize 」有區分付費版、免費版,免費版的主要不同是無法保留長時間的紀錄。而一開始使用時,都可以不需信用卡登陸就試試看付費版的完整功能。
頂多就是要選擇一下自己所屬的時區(例如 Taipei),並且決定自己想要追蹤的工作區間(例如只追蹤上班時間的電腦使用狀態)。
剩下的動作,「 Rize 」都會自動幫我們完成。例如可以自動追蹤完整的電腦軟體、網頁使用情況,並提供一個簡單的分析報表。甚至當我們長時間工作時也會自動提醒我們要休息,不需要我們刻意設定休息時間。
開始「 Rize 」的專注模式
「 Rize 」本身還兼具了類似番茄鐘的功能。(延伸參考:PomoDoneApp 免費番茄鐘與 Evernote 同步,幫我專注任務推進)
打開「 Rize 」的「 Focus 」頁面,可以立刻開始一個專注、會議、休息的計時器。
在計時器中,我們可以輸入這一段時間要推進的任務,選擇一個計時的區間(例如一次要專注 45 分鐘),並且還有一個 Music 頁面讓我們選擇專注工作時要聽的音樂類型。
他內建的專注音樂有輕音樂、咖啡館白噪音、爵士音樂、 Lo-Fi 音樂等等不同類型。
自動追蹤與專注度分析
當完成一段專注任務後,「 Rize 」還會提供一個簡單的「評分」頁面,很直覺得提供給我們一個工作品質的分數,告訴我們這段工作中因為哪些軟體或操作而「分心」,又在哪些工具上獲得「專注」,這些專注與分心的時間比例如何等等。
「 Rize 」有一段介紹說 You can’t improve what you don’t measure. (你無法改進你沒有衡量的東西)。
誠如思言,當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直接明確的工作成效分析時,我們也就可以著手調整,看看怎麼減少分心打斷的次數,讓自己更聚焦在有生產力的工具上。
而看到自己的專注分數與時間提高,也是一種繼續使用「 Rize 」來提升生產力的動力。
「 Rize 」還有自動學習功能,每一次專注任務結束後,我們可以評選自己專注度,這時候「 Rize 」也會記住這些判斷,慢慢的「 Rize 」會了解我們的工作習慣與常用工具,然後根據我們的習慣給予我們專注能力進步還是退步的分析。
主控頁面與桌面置頂追蹤列
「 Rize 」的自動追蹤分析結果都會展示在一個每日的統計主頁面中,我們可以在右上方看到今日工作的時間分配比例,專注時間有多少?會議時間有多少?休息時間有多少?
不過要注意的是,「 Rize 」的主控頁面更新時間會比較慢,有時候要過一段時間,才會看到剛剛的工作資訊更新到主控頁面中。
如果想要好好追蹤自己在電腦上的工作習慣與時間分配,那麼「 Rize 」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簡單好上手,有漂亮的介面,結合了番茄中與自動軟體使用時間追蹤,還能做簡單的分析統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好好研究看看。
也歡迎延伸閱讀: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Rize 聰明的時間追蹤工具,幫助你提升專注,建立更好的工作習慣)
留言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