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後時間管理] 想做的事情好多但要做又沒動力?小心借來的目標
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善用時間,推進更多的事情,但想起來很簡單、想的時候有動力,然而等到真的必須花費時間去做的時候,就還是很容易拖延、偷懶,甚至開始覺得這些事情好像也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有動力。
或許我們其實有嘗試各種技巧來推動自己去做,或許我們懷疑自己是否沒有找到真的有意義的目標,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要「採取行動」本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要確認自己「真的很有動力的目標」更不是一時之間就能發現與決定的,甚至,我都懷疑有沒有那種真的能一直讓自己保持動力的目標存在?(延伸閱讀:如何練習自律?不是用犧牲、克制與紀律,而是確認我想要)
今天這篇文章,嘗試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切入,看看我們能用哪些方法來逐步解決這樣的問題:
- 要小心借來的目標
- 要調整無效累積的目標
- 要注意缺乏鼓勵的目標
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並非哪一個技巧就能幫助我們改變,而是在各種不同的嘗試中,我們才能慢慢的發現那些讓自己當下做起來有動力的目標,並且能夠逐步地推進行動。
也歡迎收聽「高效人生商學院」 Podcast 的相關主題單元(內容並不相同,所以大家也會有不同思考與收穫喔!):
2024/4/25 更新:執行優先於整理,不要憑空設計系統:以我的防彈筆記法實踐為例
要小心借來的目標
- 現象與我們的慣性行動:
一個很美好的目標,往往也是一個有難度、需要時間累積的目標,加上如果自己目前對這個目標其實毫無準備,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算這件事情「想做」,但是等到真的有空檔時間時,因為距離我太遙遠,也一定會覺得無從下手,那不如再去追一集劇吧!
一個從別人那裡借過來的事情,往往帶著一種別人已經做到了,而我還是原地踏步的壓力、焦慮,加上我原本之所以沒那麼做,一定有很多我不那麼做的阻礙、原因,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算心裡想著要做,等到真的有空檔時間,反而看到更多難關,那不如再去滑一下網路吧!
- 可以採取的改善行動:
當然,借來一些目標,幫助自己推進更好的工作與人生,沒什麼不好。只是我們可以先試著在借來的目標之前,先看見並從解決自己真實遇到的微小問題開始。
我聽過一位讀者跟我分享的故事,她說自己成為新手媽媽後,要解決很多育兒相關的問題,她是一個喜歡認真研究問題的人,所以在育兒的過程中很認真地研究許多方法,也在孩子的食衣住行育樂上研究很多工具器材,因此她慢慢感覺到育兒這件事情是有趣的,許多親子互動、孩子成長的問題也陸續解決。
慢慢地,她想起自己其實也很想經營一個斜槓副業,而且她本身也愛寫文章,於是他開始把上面這些心得分享到網路上,甚至因此慢慢經營出一個媽媽團購的小社群。
在這樣的過程中,最終的結果其實看起來就是實現一個「個人產品」,但一開始確實先從解決自己真實遇到的微小問題開始。
- 要改變的信念:
換個角度想,我們就先認真地解決自己當下真實遇到的微小問題,生活的小問題、工作的小問題,只要能把問題解決好,裡面就會產生一些價值,這些對我真正有意義的小價值持續累積,自然就會出現大目標。
所以有時候也並非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這個問題我到底需不需要解決?(延伸閱讀:難以量化的目標如何變得具體可行?從自信、溝通到職涯案例拆解)
要調整無效累積的目標
- 現象與我們的慣性行動:
有時候我們下定決心要做出一個產品了,這一次我們已經有所準備,但製作一個產品(例如我要寫一本書)的過程也是很漫長的,要花上幾碼好幾個月的時間,這個過程裡好像只有我自己知道與看到這些一點一點的累積,而且往往也累積得有點慢,總是還離那個最終產品好遠。這時候,雖然想做,但做起來又好像很沒動力。
這類需要「長期累積的目標」,就很容易遇到文章開頭所說的情況:「已經嘗試拆解成容易達成的行動,設計了引誘自己行動的誘因,但還是會想要偷懶!」為什麼?因為拆解成更小且容易達成的行動後,不就表示每次我只做了一點點,而這一點點不是讓我看起來離目標更遠?於是就變得好像更沒有動力去做了。
- 可以採取的改善行動:
所以這時候可以設計一個自己短期內就有產出的成果,這個短期最好是一兩個禮拜之內,讓自己可以先專注在這個短期內可以看到價值的成果產出上。
我來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像是我要寫一本書,我會先分析一下自己短期內可以比較容易產出的具體成果有哪些?可能是可以先把大綱列出來,這是第一個短期產出(當然大綱還是會修改,但起碼先有一個產出了)。接著可能是先把腦中對第一章的想法草稿寫出來,但還不要做任何的研究修改、資料案例補充,這是第二個短期產出。
上述每個短期產出,我都會設計成一兩個禮拜內可以完成,讓我短期內就能看到成果。並且我會先從自己力所能力的產出開始,像是我並非先去找新資料,而是先產出自己已經擁有的內容。於是逐步的我發現這本書的內容也已經寫出五成了,那麼剩下的事情好像也沒那麼遠了。
- 要改變的信念:
一種是累積行動,例如一直讀書、上課來學技能,或是每天找一些資料,但累積行動往往很難看到自己是不是又離目標更近了,所以就算行動再簡單,也會沒有動力。
一種是累積產出,例如這禮拜先練習寫出一個基本網頁版面(架設是學網頁程式碼技能),例如這裡面先寫出一份大綱,例如下個禮拜先寫出第一篇已有的想法草稿,這是累積明確的產出,這些產出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真正的累積,並且這些累積也確實有助於自己離目標更近一點。那麼,也就會更有動力。
要注意缺乏鼓勵的目標
- 現象與我們的慣性行動:
獎勵、懲罰,確實有一點刺激的效果,不過這種效果的遞減速度也很快,或許一次有效,但常常幾次之後就失去效果。
這類我自己做起來好像總是缺乏一些自主動力,所以我們需要從外面找動力進來的事情,可以稱之為「缺乏鼓勵的目標」,但是缺乏鼓勵的目標其實很難自己設計獎勵、懲罰的誘因就有辦法持續去做,因為想想看,我自己做都沒動力了,我自己設定獎懲就會變得有動力,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 可以採取的改善行動:
這類想做的事情,真正缺乏的是我們的目標太侷限,不是目標太小,而是目標只「侷限在我們自己身上」,只為自己而做,只想到自己的需求,這時候其實目標的意義就變得很小。
我們不如想想看,這類事情可以「如何跟他人一起創造價值」,從我的目標變成「我們的目標」。
例如我自己每一次想要調整生活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時,我都會邀請家人一起做,把老婆、孩子納入我的目標範圍中,變成是我們的目標,然後我們一起設計如何調整飲食,一起設計利用生活時間的運動方式。
這時候,最好的動力不是來自於什麼獎勵或懲罰(當然,一開始可以設計幾次,主要是增加趣味性),而是來自於彼此的「鼓勵」。
當不小心想要吃消夜時,有人提醒可以吃一點點、比較健康的選擇解饞。當作了一次慢跑後,有人鼓勵你,甚至陪著你一起跑。然後每一次生活習慣變差時,有夥伴一起討論並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動力。(延伸閱讀:高效工作者如何讓自己不怕休息,並設計防止沉迷機制?)
- 要改變的信念:
只是自己的價值與動力的獲得,很弔詭的,往往來自於我幫他人也創造了價值,這時後的成就感、幸福感更大。
所以就算是自己的事情,其實也可以是寫出一篇對他人有一點點幫助的文章,也可以是一起調整家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是為某人做出好吃的蛋糕。這時候,我們會更有動力去做,並且做的事情會感受到真正的鼓勵,那是最好的誘因。
小結
之前我也常說,把事情拆解成小行動、設計誘因,能夠讓自己更能利用時間去做,不過經過了很多年的實踐與驗證,我也慢慢發現這裡面有更多更深層的原因,
- 要小心借來的目標
- 要調整無效累積的目標
- 要注意缺乏鼓勵的目標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祝福大家都能逐步推進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些真正想做且有價值的事情。
- [下班後時間管理] 回家累翻什麼都做不了?兩個關鍵解決辦法
- [下班後時間管理] 想做的事沒時間做?每天多出3小時生產力空檔的方法
- [下班後時間管理] 感覺為家人犧牲時間前,先 2 步驟拆解自己需求
- [下班後時間管理] 發現看不見的隱性拖延,與 3 個破解方法
- [下班後時間管理] 忙碌父母的 5 個親子時間平衡技巧
- [下班後時間管理] 設計好下班後待辦清單, 5 個常忽略卻重要的技巧
- [下班後時間管理] 實現年度目標前,原來這 5 個提升活力習慣這麼重要
- [下班後時間管理] 用 STORIES 時間整理術,讓日常瑣事也能創造超級體驗
- [下班後時間管理] 《心流》閱讀測試筆記,在獨處、工作、休閒、家庭掌控注意力
- [下班後時間管理] 睡眠時間的 5 個微調技巧,練習睡得更好
- [下班後時間管理] 這 5 種技巧寫生活日記,在家時間管理更有動力
- [下班後時間管理] 如何設計有效的生活習慣,從數字思維到目標思維
- [下班後時間管理] 打破這 3 個行動預設值,生出更多工作生活時間
- [下班後時間管理] 想做的事情好多但要做又沒動力?小心借來的目標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下班後時間管理] 想做的事情好多但要做又沒動力?小心借來的目標)
真的很佩服Esor大大能把內心小劇場拆解得這麼透徹,讓人真的放過自己,追尋真正的目標。
回覆刪除這篇好多觀點都正好打中我一直以來的執行盲點,例如都已經懂得要拆解任務了,為什麼還不想做?我通常會覺得是自己很爛不想努力等等,陷入自責漩渦。
但其實只是付出沒有成就感會讓人無法持久,那就改成「累積產出」
產出既能在當下提供成就感,又確實的在往下一步前進。
這篇我要好好存起來,每當又陷入自責時拿出來好好讀一讀!
感謝您,我也喜歡這樣的詮釋:「讓人真的放過自己,追尋真正的目標。」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