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時多思考「下一次行動」,突破單調重複的日記循環
如何讓每天寫日記更有意義,避免陷入重複的情緒抒發,或是單調的資料整理循環?並且讓寫日記的過程,真正成為生活、工作改變的一個契機呢?
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關鍵步驟,就是在寫日記、筆記時,多思考「下一次行動」。
最近在旅行途中,來到一個很久之前到過的地點,想要查詢一下之前在這個地點的旅行經驗,於是我找回當時的旅行日記,發現裡面有一個簡單的「下一步行動」註記,讓我想起當時沒嘗試而下一次想要來試試看的活動,於是立刻預約,順利在多年後再次造訪時,彌補當年的小小遺憾。
有時候我們的日記寫下經驗、寫下這次的感動與感覺,這些都是很棒的內容。但如果能夠多一個「下一次行動」,那麼當日記有機會回看的時候,將會幫助我們在未來創造更多連續的、增強的體驗。
這時候,日記的功能也不再只是記憶、保存、整理,而是一種創造的工具。
2024.7.26 更新:為什麼我不寫 Journal 日誌?以及我如何快速記錄臨時想法
不一定需要花時間建立複雜的系統
筆記愈寫愈多,工具愈玩愈廣,慢慢的我開始轉向一種想法:個人管理需要系統,但不需要太複雜的系統,更應該花時間在當下的執行(體驗),但保留足夠推動下一步的流程即可。
就像最近發生的這個例子,並非我有建構什麼很複雜的日記管理系統,所以才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找到多年前的一則日記。這整個實現的流程,其實只是簡單的下面幾個步驟而已:
- 1. 多年前到苗栗旅行,吃早餐的時候聽到隔壁桌的人聊起到要去龍騰斷橋搭鐵道電動自行車。
- 2. 於是我很順手的查了一下網路資料,擷取成一則筆記,寫下一段簡單日記,並且註記了「下一次行動」的要點。
- 3. 該則日記(筆記)就這樣躺在我的系統中很多年,也沒有特別整理,也沒有想起過。
- 4. 多年後,又有一個機會要到苗栗附近,我就很順手的在筆記中搜尋「苗栗」,找到這則當年的日記,也看到當年的下一次行動註記。
- 5. 於是這次提前預約,順利完成了上次沒有滿足的行程。
不過有一個關鍵的基本流程,就是我會用「任務化」的角度來看待這則筆記,無論是什麼樣的心情、思考或資訊,關鍵是想要完成什麼任務成果。而當日記被「任務化」,這時候往往就會帶來有助於重複被使用的兩個好處:
- 搜尋任務關鍵字,往往就能找到當初的任務筆記。
- 任務筆記中,往往會有當初的執行流程,也會有當初想做但還沒做的下一次行動。
就可以幫助我隨時呼叫出之前的某一則日記,並且重複使用。(可以延伸參考如何任務化的寫日記:2023 試試看開始這樣寫防彈日記,小改變讓你的日記聚焦出目標)
不只是寫下感覺、想法,而是思考下一次行動
很多年前開始,我就有一個有趣的習慣,我喜歡吃美食,所以我會把吃過好吃的餐廳筆記下來,不過我在筆記時不只會寫下這次的體驗,還喜歡多加上一兩個待辦清單,通常是這次菜單上也很吸引我,但沒機會點到的菜色,而我下次想要試試看。
很多餐廳可能偶爾才去吃一次,下次去吃時,我習慣在筆記裡搜尋一下這家餐廳,如果來吃過且好吃,通常一定會留下筆記,搜尋到的時候(搜尋餐廳名稱一定找得到),打開這則筆記(日記),就會提醒我這次可以試試看的新菜色(當然,也可能有一些不需要重複點的菜色)。
有時候一家餐廳去吃了兩三次,這則筆記就會快速累積成一份這家餐廳(任務)的完整經驗筆記。
而上述那樣寫日記,其實是在每天發生的事情中去思考兩個重點:
- 這對我而言完成什麼有價值的成果?
- 如果下次要重現或改進這個成果,我需要記下什麼行動?又或者需要添加什麼行動?
這並非是要我們捨棄日記中的感覺、想法這些感性的部分,而是透過詮釋成果價值、思考下一步行動的切入角度,幫助自己用更有獨特性的方式去覺察日常細節,以及更具體地去想像未來自己的實踐。(延伸參考:寫日記任務化,我從育兒日記練習生活洞察)
如果說寫日記、寫筆記時,要去掉所有繁雜的工具功能、筆記花招,保留最重要的一個步驟,那麼我會認為:
寫筆記、寫日記最重要的那一個步驟,就是:「轉化出下一步行動」。
寫下下一次行動,建立任務筆記之間的連結
例如在寫讀書心得、學習筆記的時候,我也會不斷地反問自己:「這可以幫我創造什麼價值?我可以採取什麼下一步行動?」這樣的思考過程,讓我反而不會想要花太多時間去整理書籍本身的資料,而是直接把他們轉化成我可以使用的內容與行動,並且真的跟我的一兩個任務進行連結。
我常常在這樣撰寫讀書筆記的過程中,發現同一本商管書,也可能跟我的育兒任務連結,跟我的課程任務連結,跟我的家庭生活任務連結。
關鍵就在於多了「下一次要如何行動」的思考,要不然,讀書筆記就會變成只是單純的資料整理。
這樣的寫法,或許「資料」的紀錄本身是不完整的,但「行動」的產出反而是更多的。如果真的只是整理這本書的筆記,最後自己反而用到的機會變得很少(甚至完全沒有機會用到)。(驗身閱讀:提早「為自己」做筆記,做好個人知識管理,但不只寫閱讀筆記)
寫下下一次行動,讓筆記可以不斷重複使用
又例如我常常寫很多工作上的日記(筆記),像是一則辦活動的筆記,如果我在撰寫的時候就思考:「如果下次要重現這個成果,我需要記下什麼行動?又或者需要添加什麼行動?」
這往往會幫助我更有意識地寫下必要的流程,並且簡單的進行覆盤,從而讓這則活動筆記下次拿出來使用時,變得更加好用。而不會變成只是很多工作資料,下次卻很難使用的筆記。
同樣的,這並不需要設計出很複雜的活動筆記格式,或是需要做很複雜的整理,關鍵反而是在寫筆記時,是帶著只是紀錄的意識?還是帶著下一次行動的意識?
寫下下一次行動,日記就會慢慢累積出目標與任務
再例如我也會寫下一些心情類的筆記,像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難解的問題、情緒的反應,一開始我會像是要寫日記那樣把發生的故事寫下來,只是寫久了,就會發現好像都是一些重複的情緒與故事而已。
但是,如果我加上上面提到的那兩個思考:
- 這對我而言完成什麼有價值的成果?
- 如果下次要重現或改進這個成果,我需要記下什麼行動?又或者需要添加什麼行動?
這時候這則筆記會開始慢慢變得不一樣,當我思考要完成什麼有價值的成果時,我就不再只是一個紀錄者,而會變成一個詮釋者,重新去詮釋這件事情的意義,看到難題背後有價值的部分,或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而當我思考自己做了什麼行動?下次要調整什麼行動?我會發現自己開始慢慢把負面的情緒,轉化成接下來的正向行動,或許這些行動不會讓事情馬上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但是起碼自己更願意下次拿出這樣的筆記,繼續去調整。(延伸閱讀:我如何將負面情緒寫進防彈筆記系統中?這樣做任務更容易推進)
這幫助我在寫日記、筆記的時候,不會變成總是只有心情抒發的無限重複循環。
所以,寫日記、寫筆記時,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或許是問問看自己,「下一次要做什麼行動」。
這讓寫日記與筆記不再是單調和無趣的,可以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過程,並且讓他們跟我的真實人生真正連結,成為最好的行動指南。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 目前最新著作:《防彈筆記法》
-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寫日記時多思考「下一次行動」,突破單調重複的日記循環)
留言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