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為什麼很多時候做計劃想要克服拖延,反而讓我們更容易拖延?可能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驗:當我們要開始一項重要工作時,我們會想要先整理一下資料,清潔一下書桌,調整環境或氣氛,或者想想還有沒有未完善的計畫細節。結果這些事情東拉西扯,不知不覺中原本的專注時間就消耗掉了。如此一來,事情本身反而沒有進展。

久而久之,「計劃」和「整理」反而成了我們逃避真正面對事情核心處理的手段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幫我們舒緩拖延症狀的一個技巧。我叫它「意外的短專注」:

  • 意外,意思是它不在原本的計畫當中,甚至刻意不去做僵硬的計畫,讓意外自然發生。
  • 短專注,意思是不做刻意的時間安排,不去設定刻意的情境氛圍,但是善用壓力相對較少的短時間,去創造一種讓我們一般人更容易進入專注狀態的情況。

而這樣的「意外的短專注」就是幫我們翻轉拖延情況,一般人更容易上手的小技巧。(延伸閱讀:克服拖延 5 個進階步驟,以養成閱讀學習等生活習慣為例





「意外的短專注」 VS 「計畫的長專注」

「意外的短專注」的反面是「計畫的長專注」。

我相信很多朋友看過探討專注力、生產力的書籍,都會告訴我們長專注可以帶來深度工作力,這當然完全沒有錯誤。只是,當我們一開始就想刻意去計畫這種長專注的深度工作時,我的經驗是反而往往會功虧一簣,而且還容易一直不斷陷入永遠做不到的、越來越自責的惡性循環當中。這是為什麼呢?

計劃的長專注,「計劃」往往沒有考慮到未來可能的變化情境,很可能我計劃早上專心寫文章,但到了今天早上我特別疲累,或是天氣很好想出去走走,甚至孩子臨時有活動。但這時,我們常常會想要堅持原計劃,甚至誤以為只有按照原計劃,事情才能進展。這樣一來,計劃反而成了推進的絆腳石

而「長專注」這件事並不是不好,但當我們想要計劃一段長時間的專注,背後其實隱藏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我必須專注很長時間做一件困難的事情,這種想法讓大多數人會花更多心思在擔心自己是否準備好、有沒有遺漏什麼細節,以及能否完成任務上。想東想西,結果,想要長時間專注,反而更讓人無法專注

反過來說,如果是沒有計劃的「意外」,不需要長時間的「短專注」,結合起來反而可能有效推進任務。

最近有一次,週末臨時需要帶小孩去參加一個活動。小孩在活動的現場,爸爸媽媽需要在旁邊等待。活動準備了一兩間教室,讓家長可以進去休息。但是休息的地方很簡陋,只有一些椅子和桌子而已。這是一個意外的情況,但也是在意外中產生的零碎空檔,在一個我不熟悉、沒刻意打造的環境中。這段時間不長,大約只有二三十分鐘。但因為當時的環境限制,我不能做其他事情,也無法離開。我決定打開筆電,開始編輯一篇正在進行的文章草稿。意外地,在這二三十分鐘內,我完成了超過兩千字的內容。一篇原本卡關的文章,突然間就完成了一半以上的進度。

有時候,我們在自己計劃好的時間和環境中,反而因為過於習慣,仍然會延續拖延的情況。甚至,這個環境和場景可能已經被我們定義為可以拖延的地方

但是,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一個有許多外在限制的新環境下,我們就只能選擇做一件事情。加上這個環境並未留下任何之前拖延的情緒痕跡,反而有助於我們跳出原本的拖延循環,真正推進任務的進度。不知道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

所以,創造「意外的專注」,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行動或情境,不是讓原本行動從拖延變成不拖延,而是改變行動與情境本身,其實是創造事情往前推進的契機。(延伸閱讀:2024 高效工作法:如何用防彈筆記打造提升生產力的支持系統(實戰案例總集)





1. 打破慣例,不要用強硬習慣推動拖延工作

我們都希望能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個習慣能幫助自己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效率推進重要的事情。然而,當大部分時間無法培養這樣的習慣時,我們常認為唯一的方法就是逼迫自己繼續這樣做。但實際上,這個習慣本身可能已經和拖延產生了聯繫,意味著一旦進入我們設計好的情境,反而會增加拖延的傾向。(覺察拖延心態:覺察五種拖延心態,或許不會更積極但會更快樂

當這個時間或情況已經被加上拖延的標籤,最好的方法可能不是強行推動習慣,而是打破常規,接受那些意外的事情、時間和情境。在這些非習慣的特殊情況下,創造短暫的專注時間來處理重要工作。

如此一來,當事情有所推進時,拖延的問題自然就得到解決了。

例如在安排寫作習慣時,我本想固定晚上小孩睡覺後的兩三個小時來專心寫作,還會做一些寫作儀式的準備。但有時小孩晚睡,或是晚上自己精神疲憊,甚至是與老婆一起追劇,這些情況常常使晚上寫作這件事情持續拖延。

漸漸地,晚上這個寫作時間就不知不覺被「標籤」為拖延的時段,使得我更難在此時開始專注寫作,往往就是做完寫作儀式後(放個音樂、來杯飲料、吃個消夜等等),就開始分心,寫作儀式看起來更像是「開啟拖延儀式」。這時候,解決辦法不是強迫自己繼續在這個晚上拖延時段寫作,而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現的意外短暫時間來寫作。

比如在通勤時、在會議路上、或等待他人的空檔,我會利用這些零碎時間推進文章的構思和草稿。這些不定時、不同地點的短暫專注,雖然看似零散,但累積下來卻有效推進了文章進度,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的拖延問題。

像是上個禮拜,剛好要去保養車輛,我利用保養車子的一個多小時時間,拿出筆電來推進寫作任務。在一個不一樣的環境,這個環境還沒有拖延的印象,這個環境看似有很多限制,但也剛好沒有原本容易造成拖延的常見干擾,那麼利用這個打破慣例的時刻,來推進自己的拖延工作,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延伸閱讀:擺脫生產力成癮,別再為效率而筋疲力盡,我的5個真實案例分享




2. 推翻計畫,不要用制式計畫重複困難流程

有時我們會陷入一種計劃性的拖延

當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努力制定了一個計劃後,往往會對這個計劃賦予一種神聖感。一旦無法推進原先設定的行動,我們會自責,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非計劃有問題。這樣反而使我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計劃本身成為拖延的根源。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制定計劃。

我們可以嘗試實驗性的計劃,意識到計劃本身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改變。當我們發現自己無法按計劃行事時,這不僅僅意味著計劃有問題,更表明我們需要更靈活地調整策略。而不是簡單地將今天未完成的任務推到明天,再將明天的未完成任務延至後天。

我們需要思考,為何今天的計劃無法完成?是不是需要改變執行方式、改變環境,或者降低一些難度?透過這種方式的調整,才能有效克服拖延。

最近我剛好有個例子,關於如何打破計劃性拖延。我有一個任務是為接下來的專案設計一個模板。原本計劃好的行動是,我應該要整理既有的資料,從中一步一步思考模板的重點,然後寫出一份模板的規格企劃書。但這個行動躺在我的待辦清單上好幾天,第一天做不到,我就複製到第二天,第二天又做不到,又複製到第三天。

這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問題,可能是對整理大量複雜資料缺乏動力,或者因為這個行動要花費太長的時間,而我在工作生活中沒有這麼長的專注時間。總之,這個行動已被我貼上了拖延的標籤,一看到這個待辦事項就更不想去做。

於是,我利用上面提到的技巧做了一個小轉變。第四天,我不再先整理資料,而是直接用觸控筆電畫出我腦中的模板想法。完成這個初步草圖後,再尋找相似模板進行補強、比對和調整。最後,我再將資料填入模板,並在填入過程中進行最後的修改。

這一天,我利用上班前的短暫空檔,用 Evernote 的草稿繪圖功能畫出了模板草圖。這個過程激發了我很多新想法。中午回來後,我找到了一些案例來完善細節。到了下午,我驚訝地發現模板已經完成了七八成,這激發了我處理原本繁瑣資料的動力。最終,我在當天就完成了這個企劃規格。這正是透過打破計劃、調整實驗來克服拖延的一個成功案例。(延伸閱讀:調整時間動機理論的拖延變數,設計時間感知,讓目標開始推進





3. 接受缺陷,不要用苛責自己的方式逼迫進度

選擇接受不完美、沒想法、焦慮與不安全感,做現在自己可以做的小挑戰。

在前一段的例子中,我原本計劃用一個有計劃的長專注,以最合理的步驟和最理想的安排,去完成重要的事情。這是我們對計劃的一般認知,但這樣的計劃往往容易讓我們陷入拖延。因此,我創造了一些意外的短專注,這可能是一些不完美的實驗、有缺陷的行動,但足以幫助我有效地累積重要事情的進度。

反過來,先從不完美有缺陷的內容開始,但一旦有了進度,就更容易調整和修正。順序顛倒,最後還是可以達到心中想要的足夠好的成果。

最近在幫助一位作者寫新書時,作者問我是否有推薦的寫作書籍或方法來有效推進寫作專案。我回饋說,去看寫作書籍或學習寫作方法可能是另一種計劃性拖延。

重要的是開始寫作,生出文字內容。我建議作者設定幾個本週想推進的寫作題目,為每個題目建立一個空白筆記。在日常寫作中,不必刻意決定從哪一篇開始,而是根據當下的心情和感覺,測試、思考或寫下想法。這樣,在零碎的、無計劃的短專注時間裡,累積各個題目的草稿。最後,當某個題目累積到一定程度,如70%,再安排專注的時間完成正式文稿。

至於寫作技巧和方法,與其另外去學習,不如先產出內容,發現問題後再進行調整和學習。這是一個更有效且不拖延的方法。(延伸閱讀:四階段寫作法,如何幫我維持長達 17 年輸出動力與克服寫作障礙




替換行動、限縮挑戰,不是只能正向激勵試圖改變現狀

做一樣的事,沒辦法奢求不一樣的結果。

計劃性的拖延通常發生是因為我們想要維持現狀,並苛求完美。如果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可以嘗試上述三種意外的短專注技巧。

如果發現自己寫不出一篇文章或報告,可以嘗試用說的方式;如果說不出來,試著手寫;如果手寫還是不行,那就嘗試用畫的方式來畫出流程大綱。如果發現腦中仍然沒有想法,那就找個人聊聊,以刺激靈感,或者實際操作某個功能或方法,看看能否激發更多的想法。

這些打破常規的情境和實驗性的行動,或者先處理並完成那些有缺陷但足以推進進度的內容,都能幫助我們打破計劃性的拖延。如果你也感到自己陷入了這樣的拖延循環,不妨嘗試這篇文章分享的三種意外短專注技巧,希望它們能對你有所幫助。(延伸閱讀:我所養成的 10 個最有生產力習慣,以及我如何養成這些習慣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用 AI 摘要影片重點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我的實測心得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