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者到完成者: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完成做到一半的任務



「把已經寫到一半的文章寫完,把做到一半的事情做完,看似簡單,實則困難。」有時我會發現自己陷入「開始者症候群」,很容易開始新鮮的嘗試,更容易因為遇到挑戰與難關就暫停,然後,繼續開始其他新的嘗試。某些時刻,「好像」多一點新鮮的體驗,是幫助自己擴展視野、突破想法窠臼。

但是更多時刻,只有視野和想法,卻沒有真正完成什麼結果,那麼我們累積的是真的有效的東西嗎?

為了避免這樣的自我懷疑,可能會轉向更多新開始帶來的興奮感,雖然得到慰藉,但如果依然沒有完成什麼,我們就陷入了想要改變卻無法改變的循環,因為只有完成才能造成改變。

這時候,最有效的方法或許就是:把已經開始做到一半的事情,先完成吧!問題是,如何讓自己從開始者,成為一位完成者呢?






放棄還是完成的選擇,只能二選一嗎?

當然,不是說所有的事情一旦開始就要完成,確實有些事情等到開始做了之後,才發現不適合自己、不需要完成。放棄,有時候或許是更有效能的一條路。

但,真的是這樣嗎?

假設我們因為覺得自己需要而開始讀一本書、上一堂線上課,讀了幾篇、看了開頭單元,發現有點讀不下去,或是因為各種原因停在那邊,這時候,是放棄並去讀下一本書、看下一堂更新鮮的課程?還是硬把這本書讀完、這堂課程看完呢?

關鍵或許在於,「完成」的定義是什麼?是徹底的讀完?是瘋狂的寫滿筆記?還是學會這次學習要教的技能?抑或是解決一個我原本想要解決的問題呢?

當我開始想要讓自己成為「完成者」,獲得更多有效的成果累積時,在這樣的時刻,我會嘗試修改「完成的定義」。

例如,原本想要逐章逐段看完的線上課,看了第一節就卡住了,那麼把完成的定義修改成「先解決我最想解決的那個問題」,於是挑出看起來最能解決我的問題的中間那兩小節,認真看完,並分析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動手實際去試試看,最後把問題解決。

就算解決的只是一個小問題,我也會定義自己「這堂課完成了(或階段性完成了)」,而更重要的是「那個問題被解決了(完成了)」。

這時候,我如果沒有動力繼續把這堂課成看完,開始轉移到其他更新鮮的課程、書籍,但我不會「什麼都沒完成」,不至於陷入不斷開始學習新事物,卻不斷放棄學習要產出的成果。

而這些完成,就算小,也都是我確實的累積。





成為完成者,不一定是要充滿毅力與堅持

我們應該都能體會到如果只是不斷開始,而沒有任何完成,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就好像每一年都不斷開始新的計畫,但如果每一年這些計畫都沒有一個結果,那我們就好像原地踏步,卻又已經消耗了許多開始的時間。

這時候通常直覺想到的是要逼迫自己去堅持完成,但這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嗎?

或許在這些時刻,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堅持到底、專注有毅力的執行者,畢竟我們一定常常這樣「要求」自己,但最後往往在「開始時」最能專注,只是依然無法走到最終完成的結束。

不想當只是追求新鮮事物但遇到挑戰就停下的「開始者」,但也當不了開始行動後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堅持到底的「完成者」,那麼,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當:

遇到挑戰與困難時,還是能先產出現在的自己可以完成的成果的完成者。

不一定要堅持完成,但也不要完全放棄已經開始的事情,就讓我們先產出目前可以產出的結果,這些結果讓已經開始的自己有所收穫,不會一無所有,就算不繼續下去也有一些可以帶到下一個階段、下一個目標的累積。

在經營自媒體的過程中,每天會遇到很多新鮮的資訊,其中有些或許引發我想到一些文章題目,但絕大多數的題目可能撰寫到一半的時候總會卡關,可能是覺得好像還有什麼可以試試看的更好方法,或是擔心自己寫得不夠完整。

要完成「最後一半」往往是相對困難的,但如果繼續去看一些新資訊,則是相對簡單,於是不知不覺,可能累積了很多想寫的題目、寫到一半的題目,但反而真正產出發佈的文章卻少之又少。

這時候,或許可以思考,先分享自己目前可以分享的想法、重點與方法就好。把自己原本題目想要解決的大問題,切割出一個現在自己可以解決的小問題,然後就分享自己解決這個小問題的做法。

於是問題變成不是要完成最後一半,而是如何把自己現在有的前面一半,變成一個可以產出的有效成果。

那麼,我就不會陷入一直去追求新資訊、一直開始研究新題目,但是卻沒辦法真正有效產出的困境。






開始一半,還是完成一半?為什麼後者更有效

但是,完成一半會是有效的完成嗎?

所以關鍵在於:

把自己要解決的問題做出有效的限定,把自己原本追求的大目標切割出階段性的產出。這是成為「完成者」的關鍵技巧。

我一直很喜歡一段話是:「先決定自己可以花多少時間,然後限定出自己可以完成的成果。」這是我覺得最有效的時間管理思維之一。(延伸閱讀:固定時間邊界:不是問工作需多久時間,先問我想花多少時間

傳統的思維邏輯是,不斷增加自己想要完成的的成果,不斷增加自己需要完成的時間,但事實上,因為成果太大、時間不夠,所以最終都沒有「完成」。結果,反而陷入了太多的簡單開始。

可是一旦我們完成,就算只是先寫出目前這個階段自己解決問題方法的文章,也會帶來幾個好處:

  1. 文章的產出,就是為現在的自己做一個總結,建立現在自己的觀點。
  2. 這些總結與觀點,有助於我們真正發現下一個階段可以進步的方向。
  3. 產出才會帶來他人的回饋,這些回饋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新的產出。
  4. 一個產出,就是一個明確的累積,累積多個小產出,也會成為自己真正可見的成績。




把手上的事情完成?還是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下一個目標?

有時候我們想,下一個或許更好,於是:

  • 還沒真正用工具解決一個問題,就換到下一個工具。
  • 還沒真正用方法完成一件事情,就開始學下一個方法。
  • 還沒真正把做到一半的任務遇到的問題解決,就想說換個任務跳過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都沒有真正去解決一個問題、完成一件事情、突破一個困難,達到階段性的完成,我們又怎麼會知道什麼是真正適合自己的工具、方法、環境、工作或是目標呢?

我們當然可以替換目標,人生也總是在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目標,但能夠解決當下挑戰的經驗,也是挑戰下一個目標所需要的。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們追尋的新內容,但不要忽略了,就在我們自己身上,現在目前的情況,其實早就隱藏了許多我們還沒深入追尋過的新內容。(延伸閱讀:不一定要計畫新年度目標,用這五步驟為「現在」找到目標

例如很多朋友常常問我,怎麼有辦法在電腦玩物部落格中多年來一直找到許多源源不絕的寫作題材。

很多人期待的是我有什麼收集資訊、追蹤訊息的厲害方法,但其實我沒有,我的回答往往是:「就從自己日常工作、生活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然就有源源不絕的題材。」

如果我是用前面一種找新資料的方法寫文章,有可能我無法累積出現在這樣的產量與品質。

但正是因為我總是從自己身上出發,從那些我已經發生的問題、進行中的任務,已經產生關係的人事物身上去觀察,去繼續解決原本就要解決的問題,去繼續累積我原本就要累積的紀錄,只是用一點點時間把他們轉化成產出。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才能兼顧正職工作、斜槓部落格,加上企業講師、線上課程講師等等多重身分,又能兼顧每個領域內容都有足夠的完成。




先解決現在任務的問題,才能解決未來更好的任務的問題

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確實不一定是最好、最終的目標(但真的有這樣的目標嗎?)。

也並非是說我們必須始終如一,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應該堅持到底。

但是如果我們是因為遇到困難而放棄,那麼無法解決現在這個困難的我們,換到下一個目標,一定也有下一個目標的困難,那時候我們就能有辦法解決嗎?

相對的,如果我們先完成這個階段的困難,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那麼換到下一個目標,這個解決問題的完成經驗,會幫助我們更能有效的推進下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

要不然就算遇到真的適合自己的目標,如果自己毫無排除難關的方法,那麼適合自己的目標很可能最終還是無法完成。





賦予自己在做的事情樂趣與動機

事實上,外在的目標很難直接給予我們樂趣與動機,如果一件事情能夠帶來樂趣,那往往是我們自己賦予的。是因為我們自己可以享受過程中的挑戰,認知到會經歷一些痛苦的階段,但也認同接下來完成後的甜美成果。

例如一直持續這樣的文章產出,是文章產出真的有什麼樂趣嗎?對我來說,寫作或許不是這樣的感覺,而是常常在腦袋卡關、沒時間寫作、想要拖延的各種問題情況下,總是幫自己找一個當下可以推進一點點進度的方法、技巧、行動,這件事情本身,讓我獲得某種樂趣。

意思是,樂趣、動機是自己為自己賦予的。

一件事情開始的時候,大多樂趣與動機來自於那件事情的新鮮性本身。

可是一旦一件事情開始進入完成階段,就一定會有許多阻礙、困難、意外,和自己不知不覺的擔憂與懷疑,這時候,樂趣、動機就一定要是來自自己身上。

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外在事件給我們動機,那或許就很容易的陷入開始者症候群,只有不斷開始新事件來獲得新樂趣。

如果我們練習為自己設計樂趣和動機,那或許我們可以進入完成者的階段,把那些做到一半的事情,產出讓自己真正可以累積的結果。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從開始者到完成者:如何克服開始者症候群,完成做到一半的任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Google Gemini Deep Research 實測比較:自動蒐集資料、推理分析、撰寫報告的 AI 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