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知識工作者,捕捉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關鍵知識



上禮拜透過新書《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和瓦基一起舉辦了線上直播活動(接下來七月到八月還有多場專家對談可以報名喔!),活動中瓦基提出了一個主題:「每個人都是知識工作者。」他提到了任何工作,都有知識的層面需要學習、梳理、實踐,知識會幫助工作做得更好,那麼大多數人在工作上其實都需要知識管理技巧。

我深感認同,並且在回饋中呼應,從「生活」的角度來看,其實我們也都「需要管理生活知識」,而且在生活層面,比「外來知識」更重要的可能是管理那些出於我們自身經驗、想法、感受而誕生的「內生的知識」。

這些「內生的知識」可能不像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則新聞那樣具體明確,無法方便的用各種工具收集,也不像外來知識已經有他人幫我們寫好內容。

但也正是這樣的「內生知識」,如果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可以做知識管理,它們就會一閃而逝,我們可能再也找不回那些真正屬於自己、獨一無二,且對生活、工作或自我都特別重要的內容。





「內生的知識」不足為外人道,卻更加寶貴:

學習目標、工作任務上的知識管理相對顯而易見,要準備考證照時需要收集各種書籍資料,要寫論文報告時要整理閱讀研究心得,要推動專案任務時也有明顯的各式各樣文件需要整理。

無論卡片盒筆記法還是 PARA ,要套用在上述的學習與工作上都很明確可行。(歡迎參考《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書中對這些方法的解析)

但是,如果面對的是生活中的煩惱、習慣,要如何做好知識管理呢?做知識管理也會有幫助嗎?

我自己其實有大量的筆記跟生活有關,例如我有一則和小孩一起玩 Switch 遊戲的生活任務筆記,在上面我設定了每個週末可以玩的時間長度,如何跟學習複習的習慣搭配,以及每週可以推進的遊戲進度與成果。


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讓孩子的寫作業、唸功課與玩遊戲的時間得到有效分配?如何讓孩子覺得有充分的玩,但也願意主動花時間學習?以及怎麼在最有效的時間內享受最大遊戲樂趣,讓孩子跟我都心滿意足?我遇過很多次挫折,但也產生很多更好的溝通經驗,並在這則筆記中記錄了彼此的成長,以及這個階段我們找到的好辦法。

或許這些經驗不一定值得跟其他人分享,但這絕對是我自己最寶貴也最有收穫的「生活知識」,這個知識與我如何對某個特定的人溝通、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如何產生感動自己的想法有關。

這些「不足為外人道」,但又卻是我們自己真正的「內生知識」,往往比那些外來的有價值知識更值得記錄。

外來的知識是為了學習,內生的知識則是為了成長。當我們把這些看似片段的經驗故事寫成筆記,其實就是把真正的實踐進行內化,變成未來自己的一部分。

內生的知識或許沒有外來的知識「漂亮」或「完整」,但漂亮完整的知識可以理解,卻很難直接套用,而內生的知識反而是消化過後,自己真正可以變得更好的行動。

就算看起來粗糙,卻反而是更寶貴的實際知識。

而當有一天我們回看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一種是各個外來知識的整理,一種是各種內生知識的記錄,後者是否更加有樂趣,更會讓人想要一看再看呢?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解決,是外來知識與內生知識的整合管理:

當然,生活中也需要整理外在知識,傳統的知識管理筆記不會無用,它們確實能夠為我們提供幫助。因為個人的思考和想像始終有限,我們需要透過學習外在的知識來擴展自己的理解。

然而,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首先從解決自己問題的行動或經驗出發,把自己視為一本最有價值的書來閱讀。即使這本書寫得不夠完美,但記錄下來的都是寶貴而值得記憶的自己的知識。

但同時,我們也確實需要利用外來的參考資料,根據自己生活任務筆記的結構,將其重新拆解成可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知識管理系統。近年來流行的卡片盒筆記法,鼓勵將閱讀心得「原子化」,拆分成各個獨立的知識點。我個人雖然沒有百分之百地實踐這個方法,但我相當喜歡原子化的概念。

例如,我讀過一本關於設計遊戲化流程的書,其中一些遊戲化的技巧讓我思考到它們如果應用於與孩子一起練習週末時間分配的問題上,好像會有幫助。於是我將這些技巧直接整合到與孩子一起玩 Switch 的時間管理任務筆記中,這些外來的知識便成為了前述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參考資料,激發了我更多基於實際經驗後的內生知識和想法,這樣,一個生活上的知識管理系統就形成了。

以下是我建立這種生活知識管理系統的流程:

  1. 從生活中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事件出發,把筆記任務化:
    1. 於是我會建立養成早起習慣筆記、改掉吃消夜習慣筆記、和孩子溝通的筆記、和孩子一起玩 Switch 的筆記。
  2. 優先記錄下這些具體問題所帶來的個人經驗、想法和感受(內生的知識)。
    1. 例如自己會忍不住吃消夜的原因是什麼?有時候能夠克制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想要改掉這個習慣?
    2. 又例如我會寫下和孩子溝通後發現的眉角、我遭遇的挫折,或是期待的溝通方式。
  3. 當這些生活問題變成任務時,將「外來的知識」融入生活任務筆記中。
    1. 或許我會讀讀《原子習慣》,把裡面某些替換無效習慣的方法,寫入上面改掉吃消夜習慣的筆記中,並且實踐看看。
    2. 或許我會讀讀《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把裡面某些溝通技巧寫入上述親子溝通的筆記,然後實際測試看看是否有效。
  4. 通過外來資料的啟發,進行新行動的實踐,之後再將新的內生知識記錄到生活任務筆中
    1. 我留下的不是漂亮的原子習慣書摘,而是自己克服吃宵夜問題的筆記。
    2. 我要寫下的也不是完整的正向教養心得,而是自己跟孩子溝通中獨一無二的想法、事件與體悟。
  5. 如此,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得到解決,生活任務得以推進,逐漸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生活知識管理系統。





如何開始在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捕捉與輸出內生的知識?

所以,比起收集、捕捉那些外來的文章、書籍等知識,我更在意、更有警覺的去捕捉自己內生的知識。

但是因為「內生的知識」非常隱而不顯,有時候不會意識到要捕捉,有時候不知道應該寫下什麼,所以我自己有幾個技巧,讓我可以更明確的收集這些內容,最後也提供大家參考:

  • 先設定任務筆記是最重要的!
    • 我先定義出「親子溝通任務」,這時候就會意識到要收集親子溝通過程的內生知識。
  • 先從寫任務筆記內的日記開始!
    • 不過這邊我說的不是一般流水帳日記,而是寫在「親子溝通任務」筆記內的溝通日記,就先以日期的方式做記錄,記下發生的事情與當下想法。
  • 在任務日記的覆盤中,設計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與行動!
    • 知識整理不是要長篇大論的論述,而是要實踐。所以我們不需要梳理漂亮的知識結構,反而應該輸出「行動」。
    • 我會在任務日記下面,開始問自己:「下次遇到這樣問題,我要做什麼?」
  • 下次遇到問題、產生行動後,回到任務筆記寫下新日記。
    • 於是這樣構成了一個正向循環,在生活的任務筆記中累積想法、情緒、事件,產出行動,行動後又有新的想法,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內生的知識了。




還想了解心法之外,具體操作步驟的朋友,可延伸閱讀下面的防彈筆記法實際案例: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知識工作者,捕捉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關鍵知識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用 AI 摘要影片重點是節省時間,還是浪費時間?我的實測心得